徐茸茸
(河南物流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3000)
目前国内的校企合作已经初具规模,但是仍有部分合作流于形式,未能进行充分挖掘,使校企合作进一步得到加强。就物流专业而言,物流企业对于校企合作并没有太多兴趣,欠缺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力度,目前存在的校企合作融合度不强,只存在于浅层次合作模式,对于校企合作欠缺合理的评价制度以及奖励机制。只有彻底解决了这些问题,创建一个校企合作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从而使高职院校资源实现优质重组,才可以提升高职院校整体教学质量。
校企合作是目前国内职业教育具有非常鲜明特征的标志,同时也是生产实践同文化教育相互融合的重要条件。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具体是指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同相关专业企业之间的合作,以市场需求作为工作指引,通过高职院校以及企业双方共同努力,开展对于人才教育培养的整个过程[1]。有效发挥高等院校同企业公司两个不尽相同的教育教学资源以及实践操作环境,采取高职院校在校学习与企业单位校外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而培养出拥有足够专业技术知识水平的技术人才,走进社会面向市场,以便适应目前科技的进步和生产模式的革新,以及当前时代对于技术人才具有较高专业知识素养的需求。进而充分实现高职院校培养有用人才的教育宗旨。
企业单位、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以及院校学生是高职教育教学校企合作的三个主体。利用校企合作模式,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能够充分实现对于人才市场需求更为深刻的掌握,从而依据人才市场需求适当调整相关专业学科的设置,以有关企业对相关岗位职业技能的具体要求为准绳,进而完善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创建专业知识学业兼职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而改善实践技能培训环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以及学院办学水平。与此同时,应当给企业单位未来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以及人才资源后备,有效减少企业单位用工成本,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对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来说,他们是进行校企合作中最为直接的获利者,不但能够充分掌握相关专业学科技能知识,有效提高综合素质,还能够增加就业竞争实力,降低岗位实习周期[2]。正因为如此,校企合作能够使多方收益,假如有其中一方的利益诉求没有能够得到满足,势必会对这种运作模式的持久性造成影响。
就目前状况而言,各个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进行校企合作过程中,主要采取如下几种合作模式,订单式培养、校企实训基地创建、集团化合作等模式,但是相当多的高职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方面,只局限于高职院校按照企业单位需要开设专业学科,企业单位给学校提供教学实操场地,双方共同创建专业技能知识培训等方向上的浅显层面的合作,并没有形成进一步更深层面的融合。
(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专业的职业规划方向主要是给物流企业或者大型企业中的物流部门培养基层专业技能型工作人员。然而,属于服务型企业的物流业,存在着比较高的技术壁垒,对于实践性的需求相对很高,并且必须直接应对客户充分满足客户各种要求。传统教学模式往往重视对于理论知识的教学,而轻视实践操作的作用,以课堂讲解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充分适应物流岗位的工作需求。国际发达国家在职业技术教育上的成功案例启发我们,校企合作才是高等院校物流专业将来发展的未来方向[3]。高等院校物流专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始终脱离不了企业单位的帮扶,从而要求高等院校必须主动与物流企业合作,充分建立合作关系,从而达到校企双赢的目的。
(二)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对于人才的培养,必须在掌握相关理论技能知识的基础之上,还要具备相应的实践操作能力,并且比较重视人才的实践技能,从而要求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过程必须同生产实践相结合。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决定了高等院校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使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迅速实现职业化转型。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才会磨炼出具有工作能力技术才能,学生如果不能在工作岗位上进行有效锻炼,就无法达到企业单位职业上岗的标准。而校企合作则是最为有效的教学模式,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三)校企合作能够有效推动高等院校物流专业学生的就业几率。首先,校企合作可以帮助高等院校物流专业学生获得实践工作经验[4]。企业在展开岗位招聘过程中,都期望求职者具备相关工作经验,甚至会以此作为招聘信息的相关条件。高等院校物流专业实行校企合作,使学生以实习身份到物流公司展开实习训练,从而使学生在指定的物流岗位上工作学习,按照物流企业的相关规定严格执行,可以锻炼学生具备用人单位对于新员工的所有条件要求。其次,学生利用校企合作,可以更为迅速地熟悉企业流程,学习实践操作技能,锻炼处理问题的工作能力,并能够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下,不断改正不良作风,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从各个方面进行有效提升,从而使学生在毕业之后可以迅速实现职业化转型。最后,校企合作,可以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与企业单位进行密切接触,在实践工作中充分了解企业用工标准以及岗位用工信息,除此之外,企业单位会对实习学生择优留用,进而有效实现学生求职同企业招聘的无缝对接。
(四)校企合作有助于企业单位实行人才战略,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相当多的物流企业希望高等院校可以提供具有职业精神的实习学生。高等院校学生在企业单位实习之前,一直在接受校内的课堂教育,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文化知识,以及很好的文化修养,并通过校企合作,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水平,是最为理想的企业单位储备人才。高等院校学生可以迅速上岗,可以有效缓解物流企业对于专业技能人才缺乏的窘迫现状。
综上所述,目前许多企业缺乏同高等院校合作的愿望,对于校企合作模式并不上心。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应当对校企合作提供帮助,对相应企业基于减税免税政策,从而使企业愿意参与校企合作模式。当前已经形成校企合作的高等院校与企业单位之前,并未展开更为深层的合作,合作不过流于形式。大多是高等院校迫于学生就业压力,积极邀请企业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很少有企业单位愿意主动寻求高等院校谋求合作,多存在于浅层模式。必须创建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体系,使高等院校教育资源能够优质重组,才能够有效提升高校办学质量。
科学先进的评价体系才能够有效推进校企合作更为深层次的发展。当前,在高等院校和企业单位的合作期间,仍然缺少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各级政府必须创建校企合作评价机制,科学合理的编制评价标准,创设严格有效的评估程序,对校企合作展开全面细致的评判。与此同时,以评价体系作为基础,创建奖励机制,充分激发企业参加校企合作的主观能动性。对在校企合作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学校,应当给予奖励,在项目立项上应当给予适当政策上的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