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

2020-12-08 15:18:34钟丹
魅力中国 2020年41期

钟丹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浙江 东阳 322100)

校企合作简单来说就是学校与企业联合办校,打通学校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的技术资源,实现校企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双赢”模式。企业为学校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学校为企业输送优秀人才,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强调工学结合,注重学生实操技能的培养。但是现在校企合作发展日益深入,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教育主体变得多元化,学生身份的双重化,育人环境复杂化以及教学内容实践性等诸多因素影响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改革创新是必然的。

一、校企合作背景下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要求

高职院校的学校性质和办校目标决定了学校教育需要与企业相结合,针对企业的需要培养各种类型的人才,通过建立校内工厂、校内培训部门等方式实现三方共赢。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进行不断的创新,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和社会的需求,提升学生自身力量。

校企合作背景下为高职学院学校管理提出以下几点要求,首先由于教育主体的多元化,上课的老师和实践教学的老师需要明确双方教育职责,对于教育指导和考核等都要明确方式和职责,上课老师需要了解一定的企业实践内容,实践教学师傅也应了解一定的课程内容和进度,从而使双方能够有一个很好的融合。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因为高职学院更加注重实践能力,所以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考核等应做好合适的安排。其次,针对学生身份双重化,即既是高职学院学生又是企业学徒和员工,应做好学生心理工作,使学生不同情境下正确定位自己的身份,缓解学生压力,坦然面对现实,积极应对规划未来[1]。最后,学生进入企业实习阶段,教育环境从单一的校园环境,变成了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结合,学生任务更加繁重,要及时疏导学生情绪,管理方式要多元化,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的变化。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

目前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过于注重学生实践的培养,而忽视了基础教育知识的教授,不能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在学习中学生的想象力受到限制。此外,学生的社交能力不能得到切实地锻炼,这对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力较为薄弱,所以学校忽视基础教育和心理教育、道德教育等使得学生素质不高,真正进入社会后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高职学校现在的教育管理方式,容易让学生只是把学校看成是消费场所,学校也仅仅把学生看做是管理对象,造成一种对立关系,使学生对学校产生抵触心理,与当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相违背。

三、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

(一)学生管理理念创新,重视人文素养

教育主体应该改变传统理念,“以学生为本”,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确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人文素养的传递,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有助于学生日后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为人处事大方得体,培养高素质人才,亦可引入企业文化,将校风校纪和企业精神相结合,为学生进入社会后更好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帮助学生更好的立足于社会。

(二)学生管理制度创新,规范学生管理

良好的管理制度是学生管理有效进行的保障,也是开展学生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校企合作背景下应积极创新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明确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职责,使每个人的职责更加清晰化、明朗化,按照制度办事,从而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规范工作制度流程,且要求每个人按流程办事,若不规划工作流程人们往往会按照个人以往工作经验来,每个人的经验都是不同的,最后影响工作效果。建立有效的激励和测评制度,学生自制力比较差,学校完善激励测评制度,对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2]。且校企合作下更加注重对工作的考核,利用考核结果进行工作情况的评价,因此,对学生工作建立完善的激励考核制度,提高实习期间企业对学生的评价比例,有效提高学生管理。

(三)学生管理方式创新,提高管理水平

校企合作环境下,学生的活动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所以将企业区域也纳为管理范畴,创新多元化的管理方式,为学生创建相对宽松的环境,同时应注意学生还并不是真正的职员,所以应将其与正式员工区分开,区别对待,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及时帮助学生调整情绪,并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对管理方式进行调整,学校和学生以及企业都是在不断互相适应调整中共同进步的。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方式上借助网络,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积极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中来,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的同时,更好地开展落实思想政治工作,只是切记学生管理度的问题,避免形成不好的官僚作风,借助QQ 群、校园网等新媒体,输出校园文化,增加教师等学生工作人员与学生的而活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多元化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学生日后真正进入企业后更好地融入企业氛围,是学生适应企业节奏和环境的一个过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管理,最终适应社会[3]。

结语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大问题,为了学生能更好地成长,进入社会后能真正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高职院校管理创新势在必行,站在学生角度,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创新改革,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力;加强学生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保证实践内容的有效进行,思想和动手能力并行,增强学生自身竞争力,保证学生踏入社会后更好地适应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