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淼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
依法治国,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一个重要目标。我们要依托健全完善、行之有效的法治体系来实现国家的治理,这也符合十九届四中全会上关于“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的陈述。充分认识新时代法治建设的艰巨任务,充分克服法治建设巨大阻力,这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必要途径。
中国历史文化发展传承数千年,对于法律和法治的探索从未止步。诸子百家时代,就已经有法家思想独树一帜;商鞅变法、管仲变法、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乃至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在《刑法》《民法》《广告法》等各项法律法规方面的建设举措,都是一种法治思想、法治意识的传承和发展。在今天,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入新的时代,国家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医疗等各项事业都面临新的挑战,也需要有新的举措来应对新的局面。法治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我们既要以健全有力的法治建设来抵御各方面的风险,排除隐患,保障国家发展、社会改革中的合法权益、国家利益[1];一方面又要保证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法可依、依法合规,避免乱执法、不执法、没办法等情况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法治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护航者。我们要借助健全有力的法治建设来走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所以,如果法治建设本身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或者法治建设工作存在重大短板不足,其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也将产生重大影响。
(一)法治建设的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法治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进程,因其需要在各种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中做好协调,保障好应该保障的权益,规避好应该规避的风险。要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梳理出一条合理合法合情的法治建设路径,这并不容易。比如当前在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盛行的网络直播卖货行为,其既有对广大消费者带来福利的一面,也有对传统电商平台及实体店造成巨大冲击的一面[2]。那么,我们在法治建设上是应该以如何态度对待这种行为?如何既要鼓励新兴事物、新兴产业的发展,又要避免其对传统产业造成的巨大伤害?在法治建设工作中,随着时代的发展,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新的矛盾、新的难点也在不断出现。这都需要法治建设者们进行周全、妥善的考虑。我们既要充分了解新事物,又要有果断变革改善法制法规的气魄。
(二)法治建设的普及宣传工作仍需强化。长期以来我国法治建设都面临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相关法律法规的拟订编制成熟完善之后,在进行落地实行的时候往往存在阻力,很多人不懂法、不知法、不守法。这一现象在交通法规、税费法规等领域中都非常普遍。我们有法可依,但却有法难依,其深层原因在于社会大众群体的法治意识薄弱,在于法治工作者们的职能作用没有发挥到位,在于传统的普法宣传工作有待进一步改善。如何让既定法律法规被民众熟知,让民众共同做到知法、守法,这是法治建设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培养法治精英,健全建设专业体系。法治建设向专业化推进,这是保障法治建设满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求的重要条件。要正确处理好新时代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征程中的关系,要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隐患,要及时充分保障国家、群众合法权益,这都需要专业的法治工作者们发挥作用,体现特长。因此,我们后续还要加快推进法治精英人群的建设培养;一方面充分健全学校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鼓励法院、检察院、司法机关部门等进行优秀法律专业、法学领域人才的培养;一方面鼓励培养律师事务所和法律援助部门,支持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性、专业性法律服务机构体系[3];另一方面要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机关机构发展优秀法律人才,建立法务部门,充实法治人员队伍。
(二)畅通法治建设反馈路径,妥善处理各方面关系。新时代,新事物层出不穷,过去的法律条文是否适用,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是否有法律监管的盲区,是否有存在争议分歧的地方,这都是法治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完整的反馈路径,就是要将死板的法律法规变成灵活的法治工作,要能充分了解各方面对于法治建设的意见反馈,及时查找缺点不足。特别是对于一些群众、一些群体不知法、不懂法、不受法等的情况,我们要积极探索新的普法宣传教育路径和方式方法。要充分调动网络资源渠道和各类企事业单位、行业监管部门等的管理职能作用,同时加强对传统媒体、自媒体、新媒体等传播路径的覆盖,将普法宣传工作全面渗透到居民生产生活、工作学习、创业就业的方方面面。这样才能让法治建设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新时代,法治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课题。我们要充分贯彻十九大以来围绕新时代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切实发挥法治建设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和专业技能,积极探索依法治国新方法、新模式,积极推进法治建设再现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