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12-08 15:18:34朱宏旗
魅力中国 2020年41期

朱宏旗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第六小学,吉林 松原 131400)

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在小学教育过程中,体育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养,让小学生能够拥有强健的体魄。因此,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充分的认识其教学中存在的各种不足,积极的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式和策略,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使之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为日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

一、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分析

体育运动是小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一种常用的休闲方式,也是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实施,小学体育课程的创新工作也在持续进行中。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的影响,虽然课程改革依然在推进实施,但我们的小学体育教学效率依然止步不前,无法对学生进行更有效的培养。其主要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忽视小学体育教学,重视程度低。教师方面,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重智轻体,以文取人”的倾向主导着教师的思想,小学教师普遍重视主课的授课,在美术、音乐、体育等业余课程上的关注力度不足。家长方面,尽管家长非常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但是却很少关心学生的体育课,很多家长甚至认为,小学上课的时间有限,上体育课耽误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学生方面,由于学校教师以及家长的不重视,加之学生年龄小,思想意识还未成熟,学习压力又大,所以很多学生都是把体育课当作玩耍课,缺乏锻炼意识。各界人士的不重视,使得小学体育教学迟迟没有真正的提上日程,教学效率低下。其次,教学设施落后或不完善,利用率不高。由于学校的不重视,因此,在很多的小学,特别是农村地区,学校所提供的体育教学设施过于简陋,没有现代化的体育教学设备和场地,体育设备过于简单,体育场地欠缺,学生无法进行多样选择,只能进行单调的体育活动,久而久之,不仅会影响体育项目的教学成效,还会导致学生产生惰性心理,对体育学科产生抗拒,影响他们日后的个性化发展。最后,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没有吸引力。虽然一些学校也认识到了体育学科对于学生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但碍于教师自身以及各方面原因的限制,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面也严重的体现出单一、死板现象。大部分学校很少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很多小学体育课只是进行简单的队列训练和跑步练习。对于各类体育运动,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少涉及,简单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体育逐渐失去了兴趣,由于教学内容简单,教师也不会针对教学内容专门进行教学设计,这就导致小学体育变得枯燥乏味。

二、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一)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小学体育教学

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对小学体育教学予以充分的重视,可以说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率的先决条件。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无论是专业化的体育教育,还是业余的体育训练,都受到人们的关注。加强体育教育已经成为小学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中也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体育,不同的人在体育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体育的重要方式;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体育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在现阶段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的学习课程改革指导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积极的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提高对小学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积极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灵活运用教法,做课堂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积极组织开展小学体育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提高教学效率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入门的开始,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中最活跃的积极因素,是小学生爱上体育课的出发点。“古之学者,兴趣为先。”我们的小学体育教学也是如此,也需要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参与。培养兴趣对小学生来说是学习体育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因为兴趣具有较为稳定、持久的特性。因此,只要抓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基层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就一定会事半功倍。当前的小学教育,特别是体育课程等业余课程的教育,并未能获得预期的发展,归根究底是教师教学定位的缺失。因此,在现阶段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在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我们还应极其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通过学生的学习兴趣去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快乐自主地参与体育锻炼,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体育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内容,教师所采用的教法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法的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革新是小学体育教学的必然趋势。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陈旧滞后的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成效的提升,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决定了我们体育教师的教学形式不能死板、无趣。因此,教师需要从自身教育方式进行考虑,优化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学成效。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情境教学、多媒体教学、分层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和科学性。对于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如时尚多样的健身操、民族舞、街舞、排球、气排球、街球、攀岩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秧歌、高跷、飞盘等,都可以通过开发,降低其动作难度,从而应用到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来。

总之,体育课程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我们有责任在实际的教学中,立足当前小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革新教学策略,并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找到最合适的教学方式,进而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引导学生快乐的学习锻炼和有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