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丝绸之路玉石开拓印迹

2020-12-08 15:18:34李久
魅力中国 2020年41期

李久

(新疆和田玉文化创意园品德轩玉雕工作室,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易华、叶舒宪等学者在2012 年以来,通过深入研究,青海、甘肃地区史前文化遗址以及齐家文化,根据出土的和田玉等相关资料,研究认为玉石之路的雏形距今约有4000 多年的历史,而且涉及范围非常的广泛。汉武帝时重新开发利用玉石之路,同时张谦出使西域两次所走的丝绸之路,都是玉石之路上拓展出来的,研究丝绸之路玉石开拓印记,对于深入理解我国玉石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华夏先民依托玉器玉礼器的精细琢磨,逐步演化成完整的玉礼仪传统

在公元前九世纪,在东亚以及中亚广告的地区上,我国的陆路交通史发生西征昆仑山的重大事件,不仅具有非常宏大的规模,而且还造成极为深远的影响。在《穆天子传》中也有非常详细的记录,周穆王姬满这位周王朝第五代帝王,对于这次西巡活动进行进行了领导,组织与策划。而后来他“攻其玉石,取玉版三乘,载玉万只”而归,这给人们推崇玉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石器时代先民积累丰富经验,发现“玉”这种石头中的精华

玉石是自然界长期演化过程当中,孕育的重要特殊物质,古代先民对其寄托了更多的理想与期待,并赋予玉石神性与思想,并且不断演化成为一种重要的精神符号,而且在历史长河当中反复的演化,对于仪式逐渐丰富,古代先民在审美、道德以及伦理哲学方面慢慢地趋于相同,并逐渐演化为最为古老的华夏文明,赋予了玉石新的内涵,并为炎黄子孙所代代相传。

三、玉石之路的印迹

玉器的使用,远超于我国的青铜器以及铁器,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并融入华夏文明,逐步演化成一种重要的玉文化,如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齐家文化等这些文化最具代表性,特别是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是玉器文化在我国新石器时代巅峰,然而这些文化却在历史长河中消失了,齐家文化与二里头文化对其起到了良好的承接作用,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更体现着夏代文明。

夏文化以及夏商王朝可以通过二里头文化遗址开展相应的探索,其历史发展时期主要为公元前21 世纪到17 世纪这段时间,在我国洛阳(河南中西部)区域上分布。在夏商周断代工程完成之后,认为夏人遗存和二里头文化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并被很多学者所认可,同时学术界认为夏王朝在中晚期阶段都成就分布在二里头,然而发源下文化的起始地又位于哪呢?他是怎样逐步向中原发展的。

通过文物考古工作发现,在西北地区齐家文化非常吻合夏朝初期文化特征,可以从当地的玉文化体现出来,通过考古发现在相关范围内出现的玉礼器,更加展现着古人信仰玉石,对于赋予神话的唇部特点,尤其是齐家文化发挥的作用非常重要,在齐家文化发现的玉石材质,不仅包括石,同时还包括半石半玉,以及玉等,同时还有天河石、绿松石,原来由于当时的经济和交通等各方面因素影响,都是就近就地进行取材,但前提是应当有玉矿,通过考古以及开采矿石等现象发现,在齐家文化范围内,玉矿十分的丰富。

玉石与丝绸相比,是国际贸易过程当中的主要跨地区贸易对象,中原地区的玉料需要通过西部进行运输,也由此逐步形成玉石之路。但是人们普遍认为,古时候对于玉石材料的应用,主要是选自新疆和田地区,而随着甘肃马鬃山玉矿在2015 年被发现,使这一认识被彻底打破。

在陕西黄土高原北部边缘地带石峁遗址,分布于陕西神木县境内,主要在该县高家堡镇石峁村秃尾河北部的山峁上,这一城址的发现,是龙山晚期至下早期阶段,城址最大的一个,反映出当时是我国北方的中心,石峁文化区和齐家文化分布区非常接近,齐家人在对玉器进行制作过程当中,还会利用黄河水道以及陆路,将玉料运输到石峁古城。

北玉南传是我国玉教神话信仰传播的主要路线,之后发展为东玉西传,依照全球发展形势进行分析,在文明史小传统中,出现了丝绸贸易、香料之路和茶马古道等。玉文化以及贸易通道在新石器时代的末期阶段,为文明发动提供了更强的动力,华夏文明正是基于玉石神话信仰而不断发展起来的。我国中原地区玉矿资源非常少。仰韶文化距今有7000 多年历史,但没有像良渚文化,红山文化发现大型的玉礼器。襄汾陶寺文化以及芮城坡头村庙底沟二期文化距今有约4000 多年历史,发现的玉礼器主要为玉璧玉琮,成为中原地区的代表。而且在中原腹地有不断演化发展出很多玉礼器体系,特别是二里头文化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玉礼器传统不断传承下来。

绿松石与青金石等玉石相比丝绸,也是国际贸易当中跨地区的对象,同时还有开发玉石过程当中一些金属矿石的衍生,西部向中原地区运输着大量的玉料,而这些玉料通道,逐步形成了玉石之路,玉石之路的史前都是通过水路进行运输,特别是黄河在西玉东输当中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玉石贸易之路历经新疆、甘肃、陕西以及山西,最终运抵中原,同时还有西域的宝马、玉石、瓜果向中原传输,在这之后丝绸也向西域地区源源不断的进行运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