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电力设备状态检修和运维一体化

2020-12-08 15:18:34赵胜利
魅力中国 2020年41期

赵胜利

(三峡新能源调兵山风电有限公司,辽宁 调兵山 112700)

现阶段,电网建设以达较高水平,同时,社会生产以及人们生活有了更高的用电可靠性要求,设备定期检修停电会带来很大不便,为此,出于供电可靠性考虑要转变设备定期检修的策略。设备检修工作的开展,对于保证设备良好工作状态尤为关键,而定期设备检修,会造成设备临时性缺陷以及故障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存在供电安全风险,还会导致设备资源的浪费。

一、变电运维一体化

(一)变电运维一体化推动了资源优化配置

电力企业积极开展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可以进一步加强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助于电力企业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通过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还能使运维流程更加简化,运用简化的运维流程,可以扩大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的应用范围,一方面使电力系统按照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开展运行和运维等工作,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按照预定的方案,采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此外在应用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过程中,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可以不断提高业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电力企业的运维水平,使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开展更加快速,在简便的流程中有效降低运维成本,从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变电运维一体化提高了运营效率

与传统电网运行和维护等工作模式相比,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可以减少工作时间,降低运维成本,从而提高运营效率。传统的电网运行和维护工作,需要制定统一的工作计划,并根据计划配置相应的工作人员,但是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需要分别完成运行和维护等工作,导致工作时间较长,并且无法保证工作的质量符合管理标准。此外工作人员素质较低、责任心较差等,都会影响到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一旦出现的问题无法有效的解决,极有可能引发重大的安全事故,对工作人员生命健康以及企业的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从而影响到电力企业正常的运行。积极应用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电力企业可以提高人力、设备以及材料等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整合变电运行和检修等工作,使运行和检修等工作形成统一的整体,以便工作人员同时完成运行和检修等工作,有效提高运营效率。

二、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相关策略

(一)从电力设备的初始状态进行跟踪

对于电力设备来说,其初始状态主要指的是其在投入运行前的状态,需要考虑到电力设备的设计、采购以及施工等环节,这样才能保证设备在使用前的良好状态。状态检修是一个过程,而并不是单纯的检修工作,要从设备应用的整个过程进行跟踪检测,特别是要保证电力设备良好的初始状态,这样才能使其再接入电网后能够保持稳定。所以,电力企业要充分掌握设备的初始状态,以便于后续检修保养工作的开展,还能够根据其初始状态及运行时间,科学的制定维修计划。此外,通过掌握设备的名牌参数、正常运行数据等初始资料,能够更有效地检测出其状态异常的状况,更好的保障其稳定运行。

(二)分析电力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

在长期的运行中,电力设备的状态往往是变化的,但只要在正常区间内就可认定电力设备状态正常,在状态检修中,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是重要的依据,要做好设备状态的检测及分析工作。通常要在了解其运行状态的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状态检修,为此要做好设备状态数据的统计工作,进而方便后续设备状态的掌握。状态检修工作的开展,不仅要有设备的初始状态数据,还要有效结合其历史运行数据,然后进行综合分析,并制定满足设备状态变化规律的检修计划。

三、电力设备状态检修成效分析

在线实时检测系统能够起到不错的监测效果,主要是根据采集到的电力设备信号,通过先进的计算方法计算出实际电力损耗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分析处理,对电力设备的实际状况做出判断。一旦发现相关设备出现故障,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维修或者更换,避免造成安全事故,对电力部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按时对电力设备进行检修,从长远来看,能看有效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降低维修人员的工作强度,保证电力设备正常运行,进而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电力设备也不断得到了完善,设备质量得到了进一步保障,相关维修技术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设备停机的频率也在不断降低,有效降低了对电力设备的成本投入。

总结:综上所述,由于传统定期检修存在许多的弊端,而状态检修在保证设备稳定运行及检修的科学性等方面有显著优势,电力企业要重视状态检修的应用。在实际状态检修工作中,要全过程追踪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既要掌握其初始状态,也要做好实时状态的分析,切实提高状态检修的效率及质量,促进状态检修技术应用水平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