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秋萍
(黑龙江能源职业学院,黑龙江 双鸭山 155100)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想更好地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做好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好“拔节孕穗期”培育作用。
(一)社会主义责任价值观。爱国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有的民族精神,同时抗联主义精神的核心也是爱国主义。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国民的信念会对民族的希望产生重要影响。爱国主义体现了广大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可以更好地强化我国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在东北抗日战争过程,很多英雄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来保卫国家。为了民族和祖国的荣誉,他们的这种牺牲精神就可以很好地体现出他们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感。
(二)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在东北抗日战争过程中,东北地区人民饱受侵略,为了能让中国摆脱外敌的侵略,中国人民为之做出了重大的努力。东北的抗联英雄在抗日战争过程中英勇无畏,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为我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在抗日战争过程中,有坚守阵地到最后一刻的杨靖宇,还有无数没有留下名字的英雄。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保证抗日战争的胜利,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一)提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素材。东北抗联精神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教学内容,其中包括抗联遗址、事迹、抗联纪念堂和抗联故居等。东北抗联精神的教学形式与教育教学载体也是丰富多样,主要包括抗联书籍、抗联影视作品和其他文化产品。通过东北抗联精神资源和载体的利用才能有效改变传统的“一言堂”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从而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及手段。为思想政治课提供教学素材,将书本知识变成立体化,弥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不足。东北抗联精神的实质就是一部艰苦奋斗和英勇顽强的党史,一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军史,一部中华儿女独立自强、抵御外敌的斗争史。所以可以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素材。大学生们可以通过学习东北抗联精神当中所包含的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历史事实、重大战争事件及重要抗日英雄人物事迹来更好地熟知中国近现代史,从而进一步了解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和选择走社会主义这条道路,了解并体会近现代中国为什么会出现落后挨打的局面,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了解“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谛,这些都可以成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学素材。在课堂上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讲解过程中通过采取适当增加一些与东北抗联精神有关的抗日战争历史事件和影视视频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素材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课堂教育教学的生动性,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内容的吸引性。
(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教师要积极搭建东北抗联精神教育网络平台,开展大中专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个平台创设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采取展示抗日战争历史图片、抗联影视剧作品和抗联书籍的形式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并改变大中专院校大学生们的爱国思想和行为,从而增强东北抗联精神的影响力。东北抗联精神本身就是一种优质且内涵十分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要善于挖掘东北抗联精神中的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和爱国主义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且还要注重东北抗联精神的开发与利用,从而进一步实现东北抗联精神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高效融合,促进互动式教学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开展。将东北抗联精神嵌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去的具体措施是让大学生们通过参观抗联遗址遗迹、走访抗联老兵和阅读抗联书籍等方式来了解东北抗联的红色历史。此种嵌入式的教育形式比课堂单一讲授形式显得更加直观有效,可以有效增强大中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东北抗联精神方面的影视作品,尤其是东北抗联精神纪录片拥有特殊的再现功能,能使大学生们在观看东北抗联精神方面的影片的同时产生思想的感悟。值得一提的是,在观看东北抗联精神方面的影视作品之前,教师要向大学生充分介绍影视作品的革命历史背景、具体内容和抗联精神内涵,促使大学生们尽快理解和掌握影视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观看完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大学生展开讨论活动,第一时间畅谈心中的感想,并写下体会。大学生们通过对辩论赛的积极准备来增强对东北抗联精神的认知与理解,并最终将东北抗联精神所蕴含的崇高精神和思想教育内化为自己的素养。开展课内开展辩论赛的具体措施是:教师要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选取关于东北抗联精神方面的某一方面特定内容作为辩题,组织大学生们开展互动式辩论。教师还要把课堂上的大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引导大学生们充分利用抗联书籍、网络、报纸和杂志等渠道广泛搜集资料使大学生们把教材和东北抗联资源与辩题相结合。
东北抗日联军在抗日战争中做出了重大牺牲,也为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激烈的抗日战争过程中,产生了一种极其可贵的思想及抗联精神,这种精神鼓舞着我们取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当代大学生,他们身上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因此,学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要发挥抗联精神的教育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树立起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和谐守礼、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也能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责任感,肩负起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