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洪威
(河北省平乡县第六中学,河北 平乡 054500)
学生从小学踏入初中,就增加了生物这门新学科。面对这门新学科,有的学生感到好奇和兴奋,因为可以学到新的知识,有的学生感到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办才能学好,总之,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这种不同的想法也会产生不同的适应时间,而学生适应的时间从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学生对生物知识接受的快慢和成绩的优劣。因此,让学生尽快适应这门新课程,对它感兴趣,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反映,生物这门学科,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既不像数学那样需要很多逻辑上的思考,也不需要像语文那样有很多知识需要理解和背诵,初中生物只是需要简单的背诵即可。只要学生能用心去记忆,就可以取得好成绩。关键是教师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上这门学科,并且能够主动去背诵。
(一)讲解知识点应该与生活相关。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历很多与生物有关的事情,只是我们还不清楚这些,甚至有的现象我们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教师讲课时,如果能够把初中生物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学习生物知识就会觉得这不仅仅是学习,更多的是了解更多的生活常识,而这些知识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非常有用,必须掌握。比如在讲解骨骼内容之前,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老年人为什么会比较容易骨折?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学习探究课本知识,最后得出用生物来解释老年人容易骨折的原因就是: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对蛋白质和钙质的吸收利用能力降低,骨细胞的分解速度逐渐超过了骨细胞的合成速度,使骨密度变低,骨头就会变脆,因此,容易出现骨折。甚至还可以进行知识拓展: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骨折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
(二)多与学生互动。师生互动,是培养师生情谊、锻炼学生胆量、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顺利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新课标教学理念的指引下,与学生互动更加凸显出重要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多提问,这样才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所以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来,是教师的一种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责任所在。比如,在学习用显微镜看细胞的时候,即使在有限的几十分钟的课堂时间内,也应该尽量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个学生都去实验一次。这样做既能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动手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比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的“填鸭式”教学效果要好上无数倍,还能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提高教学效率。
(三)让学生各抒己见,多听听学生的看法。面对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看法会有所不同,教学工作也是同样的道理。生物教学不能给学生一种教师说的所有东西都是对的想法。课堂上,教师应该创设一种宽松的教学气氛。让学生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告诉学生,要懂得相信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一味地听老师的,这样就会吸引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否则,很可能会让学生失去对生物的学习兴趣。甚至会反感这门学科。因此,初中生物教学更应该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
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如何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取得好成绩,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因此,教师不要只有课上的付出,在课下也应该进行反思:这节课的课堂效率如何?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是不是自己所希望了理想化的效果?如果不是该怎么去到达理想化的状态,如果是,又该如何坚持下去,保持好这种效果呢?
(一)作业布置得是否适量。布置适量的作业能反应学生的掌握程度,如果布置的作用过量,会让学生疲倦,作业太少,又不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至于作业的多与少,是需要参考学生来的评判。因此,教师在课下要与学生适当进行交流与沟通,以便了解学生的心声。通过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后,教会才能知道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
(二)学习上有哪些困惑。每个学生都会面对不同的困惑,但是这些困惑并不适合学生在课堂上说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下适当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掌握程度,并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如果经过老师的指导,学生解决了问题,那么该学生一定会印象深刻,会对生物倍感兴趣。同时,教师以后的工作也会进行得非常顺利。
(三)更好地改进教师的工作。任何一个人的工作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教师的工作也是如此。要想把教学工作做得越来越好,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补充和完善,这就需要学生的配合与支持。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时候教师自己可能发现不了自己的问题,或许学生能看出来。在课下交流的时候,把学生当成朋友,诚心以待,在平等友好的聊天中或许教师就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师发现不足之处,及时进行纠正,会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得更好,也有利于教师的工作能力的提升。
总之,初中生物知识并不复杂,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注重兴趣的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取得良好成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