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合理运用分析

2020-12-08 15:18:34柳会影
魅力中国 2020年41期

柳会影

(黑龙江省大庆市庆新中学,黑龙江 大庆 163000)

引言:历史学科对学生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读史使人明智,人们从对历史的解读中能产生一定的智慧,并能让读者心智成熟,对其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的提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对于初中学生来讲,学习历史使其对发生过的事件有更加清晰客观的认识,并能从中吸取一定的历史教训为己所用,养成深度思考的能力。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加入史料教学法能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更加生动立体的认识。

一、史料教学法的积极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学生进入初中后,不同于小学阶段的贪玩,其将关注的重点更多地放在了学习上。而在初中阶段,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学习成绩。而初中历史在整个最终的中学考试中占据不算大的比重,导致大部分学生对其的关注度明显轻于其他主科,由此导致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不上心,并且在历史课堂上表现得漫不经心[1]。加上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地位显得更加被动,教师填鸭式的知识灌输,使学生对枯燥的历史课堂产生一定的厌烦情绪。学生完全不能提起学习的兴趣,并认为历史学习就是对相应的历史知识进行单纯的背诵,说明他们并没有在历史学习中感到历史的魅力。而教师在教授历史的过程中,应适当地加入史料教学,使历史课堂变得生动富有趣味性,让历史课堂活跃起来,不再是教师单方面的进行知识输出。富有故事性的历史知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增加学生历史知识的储备量

在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已经形成固有的教学模式和思维,其教学过程中具体的表现就是延用应试教育的思维和方法,只是对学生灌输相应的知识重点,而对重点以外的历史知识从不进行一定的扩充,导致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只能学到教师精挑细选后的知识[2]。自己不能形成对整个历史事件的整体思维和自己的看法。并且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下,学生没有太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自主学习,具体反映在历史教学找中,学生并没有除课本以外的历史知识积累。而教师在其历史课堂中渗透一定的史料教学,其丰富的趣味性将调动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更加主动性的思考与学习。而学生在这些史料的积累中也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并且在其中形成自己的历史观,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长期下来,学生的思维模式更加系统化。

(三)加深学生的爱国思想

随着振兴中国梦口号的响起,国人越来越重视中国曾经被帝国主义列强欺辱的屈辱历史。这段令人心痛的历史不间断地刺痛每一位国人的心。但对于初中学生,其爱国情怀还没真正形成,而作为历史教育者,教师有义务将真实的历史告诉学生,让学生铭记历史,燃起爱国之情。并在此基础上实施相应的爱好和平教育,铭记历史,强大自己,树立正确的爱国观。

二、史料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结合教学内容展开史料教学

在初中历史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其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展示后再开展史料教学,史料教学对历史知识的作用是辅助性的,不能本末倒置,喧宾夺主。但是教师应在这种史料教学中掌握一定的分寸和比例。不能在历史课堂中将更多的历史知识讲授给学生,从而挤掉了史料教学的发挥时间[3]。并且这种大规模的历史知识填充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对枯燥的历史产生厌倦情绪,由此降低其学习的效率。而与之相反,有的教师在历史课堂上就相关的史料故事讲个没完,使大部分课堂时间被历史故事占据,虽然学生听课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但是相应的历史重点知识并没有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地渗透。以上这两种教学方式是两种极端的典型,教师要将史料合理地穿插在教学内容中,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兴趣引导作用和使学生掌握一点课外知识即可。例如,在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学习《鸦片战争》一课时,在向学生教授相关的历史知识后,教师可以针对课本中林则徐的人物介绍部分进行相关的史料教学,即在这则介绍中,林则徐有几句给道光皇帝的上书的话“是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冲饷之银”,其上书内容表达了林则徐对鸦片产生的后果做出了充分的预测。让学生对这位民族英雄的了解更多。

(二)史料中的内容应更加贴近生活的实际

大部分初中生认为历史事件距离我们当前的生活实际太过遥远,使其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总是带着一定的距离感,对自己的生活也没有更多的代入感。而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在设计历史教学方案时,将更加贴近生活的史料进行课堂渗透。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中《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一课时,学生学习到了生活中能遇到的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是在怎样的经济政治背景下诞生的,并且这些交通工具的出现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等。教师可以以交通工具为切入点,为学生加入史料教学。消解学生对史料学习的距离感。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初中学生来讲,史料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促使其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提高历史学习效率,教师提高其历史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