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博物馆,山西 长治 046000)
青铜器是我国古代艺术瑰宝,春秋战国时期更是青铜器发展成熟的关键时期,其在设计理念、制作技法、工艺流程等方面都有了相当程度的飞跃,诞生了许多艺术性、历史性与实用性兼具的划时代作品,积累了丰富的青铜器制作经验,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期艺术作品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一定的装饰造型表现手法是展现艺术作品理念内涵、文化旨趣与时代风格的重要窗口。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装饰造型相较于商周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创新发展,艺术表现手法更加富有特色、认识理念更为深邃,充分展示了当时人们的宗教、道德境界及审美境界,在突出写实手法,注重自然构图;渗透辩证思维,注重虚实结合;传递人生思考,营造时空一体等方面有了不同的时代特色,因此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研究意义 。
春秋战国之后,写实性的图案及装饰题材开始运用于青铜器设计中,这些反映民众生活、劳动以及战争的场景以纹样图案的形式被镌刻在青铜器表面,从而形成了新颖的审美模式,体现出生活化写实手法的特殊美感。在青铜器表面的装饰图案不再以厚重的镂刻为主,而是采取轻盈的浮雕设计,就像绘画一般非常灵动,这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商周时期惯用的象征性表现手法有着明显不同。轻巧灵动的艺术手法削弱了青铜器的厚重肃穆之感,同时又增加了特有的生活情趣。同时,在装饰图案的布局设计上也不再拘泥于对称手法,这一时期的青铜器装饰主要有两种纹饰布局手法,一是利用纵向分割划分出多个层次,在每个层次范畴内设计不同的表现主题;二是通过横向分割设计不同的主题画面,这些画面就是一个连续而完整的故事,区域划分界限并不明显。看似随意的划分布局其实融入了匠人的精巧思维,虽然有固定的创作框架束缚,但是却能在束缚中争取最大的自主设计空间,表现出鲜明的艺术个性。这样的表现形式能够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公众的审美变化,这是对现实生活的赞美,同时也代表着传统思想理念的创新和解放。在理性的创作手法中,寓意着崭新的精神追求,人们对于这样的艺术表现形式有强烈的共鸣,在复杂有序的纹饰设计中,人们不再单纯追求视觉审美,而是更注重对内心情感的发掘和表现,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体现出人们对幸福生活和精神自由的追求。与神性、兽性所不同的是,人性是感性理性、个体社会、直觉情感、想象理性的有机统一,通过这一时期人们对纹样等装饰造型写实表现,人们对自我能力的认知和所处社会的认识提高,己经逐渐脱离被自然掌控的强大神性和被统治者主宰的严苛礼制。规则正在被打破,而纹饰中所体现的繁复极致风格也并不是人们简单满足感官欲求的表现,而是人们发自内心对人性美的追求、对自由精神的真切表达。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装饰造型在艺术造诣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具有更强的设计感。其艺术的表现水平不仅体现在能够打造繁复的花纹图案与图形语言,而且能够通过简约化的设计技巧,展现别样的艺术品位,达到更高层次的审美意境。与此同时,当时的青铜器装饰纹样可谓美不胜收,在满足视觉审美的基础上不断变化,纹样图案设计更加复杂,这就对匠人的布局技艺提出了更大挑战,如果缺乏艺术化的表现技巧,必然会使“繁复”变成“混乱”。因此,选择适宜的表现手法非常重要,而“虚实结合”的设计手法当时颇为流行。
在青铜器装饰中,镂空技艺表现出虚实相间的美感。在装饰工艺中,匠人会采取“失蜡法”以此浇筑成型,层层环绕的纹饰非常精美细致。缜密的线条相互缠绕,中间的备份则被镂空,能够通风透光,又可以看到对面的花样图案,这样的设计不会使人感到过于繁密,能够在密集的条纹中找到平衡点,通过空间的虚化实现视觉虚化。除空间布局采取虚实相间手法外,在纹样图案设计中也能够体现出虚实融合的特色。商周时期多数纹饰以“天纹”和“地纹”来表现,线条比较舒朗粗犷,以天纹的装饰渲染为主,以体现其尊贵的主体地位,同时用浅刻技艺和绵密的线条填补纹饰中的空白部分,从而起到烘托意境的作用。发展至春秋战国阶段,天纹和地纹比例发生了明显变化,地纹直接对天纹进行修饰,不再铺垫于天纹底部,而是转移到天纹图案的内部,虽然纹样布局发生了变化,但是两者的虚实对比效果仍然存在,虚实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平衡感。此外,整体图案和周边的空白部位也形成了虚实呼应,从而形成了虚实相互转化的特殊美感。由此可见,虚实相间的表现手法有利于视觉平衡,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内涵,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中“中正平和”的蕴藉之美。
从视觉体验而言,简约单一的纹饰容易使人感到单调乏味,而纹饰太过繁复又会使人感到审美疲劳。因此,在纹饰布局中讲求主次,更能够体现所要表达的主题,减少单一图案所产生的枯燥感,这样的纹饰更加耐看,纹饰布局疏密有度更具审美价值。如果进一步拓展思考深度,则能够从视觉审美上升到精神审美层面,虚实结合不但能够形成更优越的视觉效果,而且还能寄予情感。宗白华先生曾就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指出匠人在青铜器的造型设计中突出了“实”的特点,而在情感寓意中却追求“虚”,在不同的青铜器造型中,虚实结合才能获得更完美的审美体验。虽然虚实结合并非青铜器特有的设计手法,但是其表现形式更加完美,在抽象与具象中寻得平衡,这样的青铜器富于生命的活力,寄托了人们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青铜器匠人在装饰设计中非常注重青铜器的质感,运用器皿本身的立体空间展示不同形象。在雕刻技艺中采取“圆雕、浮雕、纹刻”等不同手法,从而使青铜器更具立体化的美感。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中融汇了不少生活化题材,原本与艺术相隔甚远的狩猎、劳作、宴饮等场景都能够以艺术化的手段表现在图案装饰中,虽然表现素材繁多,但是通过别出心裁的布局设计,这些装饰元素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动感的纹饰及图案。在观赏装饰图案的同时,仿佛看到了一个个生动故事的再现。通过形制而营造出的空间感与装饰技巧所营造的时间感相互交织,同时体现在青铜器中。此外,立体化的造型设计避免了图案平铺直叙,从而呈现出一种时空交错的纵深感,这是古人智慧与技艺的双重表现,是唯物哲学与古人朴素的宇宙观相融合的产物。古人用“宇”来表示空间,用“宙”来表示时间,古往今来的时空关系以艺术化的手段展示在青铜器上,时空意识因此而淡化,缥缈的时间凝聚在青铜器的纹样装饰中,仿佛具备了生命一般,这样的视觉审美是无可比拟的。正是在“时空一体”的理念下,青铜艺术不但在表达形式上有所创新,同时也对周边艺术门类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华夏民族艺术中具有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