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少梦
(中共大庆市委党校 黑龙江大庆 163313)
对于基层宗教工作人才及宗教界人才的培训,我们应当建立有针对性的培训模式来提高培训效果,让广大宗教工作者、宗教界人士能够将培训学习的成果切实转化为工作中用得上的知识与技能。
坚持培训统筹设计,分组实施。宗教部门领导要高度重视宗教工作人才和宗教界人才教育培训工作,明确由党组统一制定培训方案,各分管部门进行组织开展,确保培训工作能够涵盖全部宗教工作干部和宗教界人才。适当放宽培训的设计思路,选拔各类宗教领域后备人才派往各大宗教院校培养,丰富学修经历,增强正信正行本领,增强宗教人才的综合素养。此外,要根据基层特别是农村的实际情况,将农村基督教、佛教领域具有一定学识和修持、在信众中有一定威望的信徒、居士等纳入重点培训对象,让他们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积极发挥宗教工作协理作用促进基层宗教领域和谐发展。
坚持分级培训,各有侧重。通过对各级宗教工作单位、各宗教团体、重点宗教活动场所进行摸底调查,采用座谈、访问、问卷调查等方式摸清实情,了解诉求,科学制定培训方案后采取分级培训的方式组织培训工作。由各市宗教局牵头对各个县区宗教工作负责人、民宗局工作干部、重点宗教活动场所负责开展培训。由各县区民宗局牵头对基层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基层宗教工作联络员进行培训。在保持分级培训的同时,要侧重培养宗教工作干部自如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宗教事务条例》《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侧重对宗教人才进行形势任务教育,将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政策结合宗教工作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讲清楚、说明白。
坚持全员参与,保持培训常态化。要在党组的领导下做好统筹协调,确保培训工作能够按照所制定的时间节点顺利进行。培训管理部门要认真做好管理工作,提前对培训内容、课程体系进行审核,保障培训内容能够受到学员欢迎。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培训体系多合理、培训内容多全面,一旦离开常态化的建设,培训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要建立起有效机制以保障培训工作开展的常态化,不断丰富培训学习的载体,起到以培训学习促进工作的良好效果。
由于宗教工作人才队伍和宗教界人才队伍的特点有许多共同之处,如身兼数职、年龄结构不合理、具有宗教相关学科背景的人才欠缺等等,队伍的不稳定情况也一直存在。无论是宗教工作,还是宗教团体、宗教组织的自我管理工作,都需要留给人才足够的成长历练空间与时间,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和反复实践来掌握技巧、积累经验。所以,若要优化宗教工作人才队伍和宗教界人才队伍,就要从顶层设计上进行科学布局。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加强宗教工作人才的配备,结合各级宗教工作部门的实际工作精准定位、明确需求,注重挑选宗教专业对口、对信教群众感情深厚、真正热爱宗教工作的干部。要积极引导宗教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尊重宗教人才成长规律,以培养一批勇于奉献、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爱国爱教的宗教人才为目标,为宗教界人才打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在结构方面,从专业角度出发,注重配齐研究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从人才层次出发,合理架构初级、中级、高级人才配比;从年龄出发,留住中年、老年人才,培养青年人才。在思想政治素质、宗教学识、文化修养和管理能力等方面打造用得住、靠得住的多元人才队伍,在新形势下为维护宗教领域意识形态安全发挥正面作用。
为切实维护宗教领域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根据新的发展形势需要,各级宗教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管理、目标考核、档案资料等规章制度,不断加强内部规范管理的同时,理顺宗教工作体制机制,不断推进民宗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建立统一高效的宗教工作领导机制,不断强化宗教工作的领导职能。
一是要建立灵敏快捷的信息反馈机制。探索构建多级宗教工作部门互联共通的纵向信息网,构建由统战、宗教、公安等部门互联的横向信息网,做到有突发事件、重大问题时能够及时沟通协调,确保矛盾问题在基层化解。要建宗教工作联动机制,在解决问题时保证各级党政组织和统战、宗教部门同步到位、协调行动,确保问题在第一时间解决。
二是要完善宗教工作责任落实机制。根据工作中的实际情况,继续完善工作网络和宗教工作责任制,做到宗教工作的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彻底消除基层宗教管理“空白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最大限度地把信教群众团结到党的周围,务实抓好各项工作,为我市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氛围。
三是要加强宗教团体组织、宗教活动场所的自身规范化管理,按照“活动场所清、管理人员清、信徒情况清、规章制度清、日常活动清、财务账目清”的思路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例会制度、教务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环境卫生制度、安全防火制度等,不断加强规范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