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江县正直镇小学,四川 南江 636642)
语文教学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新的语文教学理念,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教学目标提到更为重要的位置。在名著阅读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习惯与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能力。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制订阅读计划,引导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基于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开展阅读教学指导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
首先,名著阅读可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并活跃课堂学习氛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大多是基于语文教材展开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有限,无法很好拓展学生的视野。而语文教学中若增加名著阅读环节,可使学生接触更多的文学内容。极大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探索维度,还可不断打开学生新的思维模式。不仅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还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阅读能力等。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时,可选择具有神话色彩的名著,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这样学生面对有趣的故事情景,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有效活跃课堂气氛。
其次,名著阅读完善教育作用。名著中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使思维更活跃,并通过阅读内容提高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的能力。同时,教师利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可有效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进而加深学生对名著的认知与了解,尤其是我国的古典名著,使学生更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发展进程。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精读法与批注法的阅读技巧使用。教师利用精读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能令学生集中精神进入阅读氛围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做到口到、眼到、心到,并能边读边想,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技巧打下坚实的基础。导入摘录批注法的阅读技巧的传授,可令学生在名著阅读过程中对人物形象、精彩的情节或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等内容进行摘抄。或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喜爱的人物描述或情节介绍等,做注释或写下自己的阅读心得。阅读过程中,做到手脑并用,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进而有效进行知识的累积。
其次,评书阅读方法的传授。学生在完成阅读内容后,鼓励学生对名著阅读内容进行评价。传统的评价方式是要求学生写读后感,这样的阅读形式虽可使学生的读写进行结合,但对于小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采用课堂辩论的形式,鼓励学生将阅读心得可用语言表达出来,与教师及其他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探讨。学生可自由地表达自己阅读过程中,对人物的喜爱或想法,或者针对自己喜欢的某个情节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真实意思的表达,可有效了解学生阅读效果。
最后,是速度法与选读法的运用。速读法是引导学生快速地对阅读内容进行信息认知与处理,使学生在最少的时间内获取尽量多的知识要点,这样可提高学生名著阅读量和阅读速度。且在学生阅读过程中,传授学生阅读名著梗概的技巧,并鼓励学生尝试总结文章内容,进而强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接下来,引导学生会从文章梗概中发现故事的重点,使学生可以懂得围绕重点记忆文章内容。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首先,阅读内容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教师所选择的阅读内容,应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匹配。充分考虑到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发展状况。教师可利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选择带有一定故事性与科幻性的名著作品。学生发现名著中有趣的故事情节,且找到他们自身想要了解的知识点,会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因此,教师在名著阅读资料选择时,应尽量满足学生爱好与需求,选择幽默有趣、轻松的名著作品。
其次,阅读内容应有一定的时代性。文学作品虽具有非常高的文学价值,但有些名著的时代距离我们生活太过久远,不利于与学生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在为学生选择阅读材料时,应选择具有时代性的阅读内容,这样会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且无论是名著的历史朝代还是内容,不要太过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教师通过选择故事性较强、且具有一定趣味性、易被小学生理解的名著内容,鼓励并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
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展名著阅读活动,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只有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以及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结构。并且在生活中,通过不断阅读优质的文学作品,使自己能更好地与世界相处与沟通,令自己的生活与工作,变得更为舒适与顺利。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