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苇莲苏乡苇莲苏学区中心校,内蒙古 通辽 028325)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改革需要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思想理念的培养。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学习不健康的行为习惯,盲目跟风追求所谓的“时尚”。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作为学生的心灵导师,应当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状态,及时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认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拓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与进步。
初中学生的精力旺盛,好奇心重,对于外界的认识不清晰,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加上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没有正确的树立起来,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沾染上不良习惯。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教学引导,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杜绝校园霸凌事件和打架斗殴事件的发生,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正向发展,树立学生的法治观念和道德意识。
有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能够培养学生的法律道德意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要求学生遵守国家法律,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和生活方式,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合理运用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初中教学的教育主体是学生,单纯依靠教师的教学引导效果有限,需要教师与学生家长进行配合教育,针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全面发展进行有效的教育培养。初中道德与法治与家庭教育的培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保持与家长的沟通,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心理波动,双管齐下,共同建立学生的道德与法律意识,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与心理素质。家长和教师作为学生的学习榜样需要以身作则。例如,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中“行己有耻”一课,学生可以监督家长和教师的行为举止,及时指正家长和老师的错误,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力量。
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开拓知识视野,学生在专题讲座中了解更多的法律道德知识,也能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专业的教师进行沟通,了解正确的行为做法,解除内心中的学习疑惑。例如:学校定期与专业的教育部门或者法治单位进行合作,开展相关的“法治活动专题讲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举行小型的教学活动,将学生分配成不同的学习兴趣小组进行“法治辩论会”等小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研究课堂知识内容,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创新,不要拘泥于学习形式,主动进行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
信息化的发展时代,需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与时俱进,及时跟进国家政策,将法治知识和新闻大事与学生进行讲解分析,帮助学生了解时事政治,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教师同时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缓解教师的教学压力,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例如:《交友的智慧》一课学习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相关的教学内容和具体实例,帮助学生掌握课程教学知识;其次,利用思维导图的模式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知识体系,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网络交友的利与弊”辩论活动,帮助学生清晰的掌握网络交友的利弊;最后,引导学生正确进行网络沟通,注重保护自身的信息和隐私,慎重进行网络交友,拒绝网恋等危险行为。
学生在初中阶段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生活问题和学习问题,学生本身的是非观念没有得到有效的建立,教师和家长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方便掌握学生的内心发展状态,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交流平台与学生和家长组成一个匿名群,将自己不愿意或者不好和大家说的问题,在匿名群中与大家交流,家长和教师不知道具体学生的身份,学生就不会担心自己的问题被暴露,保证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教师和家长针对学生的问题及时解决,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帮助学生快速明辨是非和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是教师一个人的教学职责,也是学校与家长的共同教学义务,通过强强联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和道德法律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提升初中道德与法律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保证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