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德江县民族中学,贵州 德江 565200)
相比单调而枯燥的传授式教学方式,情境教学法的使用能够将知识与特定的场景有效的结合起来,能够在使得学生的多重感官得到有效刺激的同时,使得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所提高,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加集中精力的学会更多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问题是连接学生与课本知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有效桥梁,良好的问题情境的创设一方面能够给予学生探究化学知识的思路,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深入、透彻的理解某一化学知识点。因此,我们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与学生沟通交流的程度,了解学生的诉求、需要和兴趣,以此为出发点为学生创设更有效、科学的问题情境。例如,在教学“燃烧的条件”这一知识点时,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给学生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一)白磷和红磷两种物质是不是可燃物?(二)为什么外在条件相同,白磷、红磷虽然同时放在了铜片上并给点燃,但是红磷却没有燃烧?(三)为什么同样是白磷,将其放在铜片上就燃烧了,但是放在水上就没有燃烧?在此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演示了相关的视频,这样问题情境的创设,很好的激发了学生一探究竟的欲望,同时,三个问题又是层层递进的问题,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自然会总结出燃烧的条件为:可燃物、氧气、一定的温度。这样的教学,在相对轻松的过程中让学生达到了印象深刻的学习效果。
教师在教学“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一课中,设置了这样的情境:在水槽中放入一些干冰。然后,倒入开水,立刻出现了云雾缭绕的情境,学生全被吸引住了。课后,我们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每一个被调查的学生都对课堂上的情境记忆深刻,并且都知道这是用干冰制造的效果,还能说出其中的大概原理。由此可以看出,有效的实验情境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有很大作用。在“化学第一课”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我们的教学团队设计了三个典型的实验:
(一)“无中生有”。把无色酚酞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两种无色液体混在一起,立刻变成了红色。
(二)“清水变牛奶”。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石灰水变浑浊,就像清水变成牛奶一样。
(三)“魔棒点灯”。先在烧杯中加入高锰酸钾固体和浓硫酸,搅拌均匀后,用玻璃棒蘸取一些。然后,去碰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就被点着了。学生们一个个都看的入了迷,对化学课美好的第一印象深深地印在了脑海中。多年后,考上大学的学生回来看望教师,说的最多的是化学第一课带给他们的神奇感受。
课后作业是对课内知识的有效延伸,同时也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强有力途径。但在现实情况下,初中化学教师所布置的课后作业,并没有起到良好教学效果。因为受长时间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多数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多以练习题为主,使得学生完成度较低。为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积极将生活化教学理念应用于作业设计中,这样既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完成课后作业,还能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继而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如在初中化学“爱护水资源”教学中,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水资源情况,让学生学会运用辩证的方法来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及有限,培养学生爱水、节约用水的意识,我便让学生在课下结合所学知识并借助互联网查找关于本地市区水资源信息,并通过总结归纳让学生谈谈自身的认识。
我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化学教科书内容应关注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反映化学发展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因此,编写教科书时应注意营造教科书的情境性,在情境中融入STSE理念。例如,“原子间的化学键”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在正文知识内容前,可以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粘贴物品的“胶水”。起联结作用的“胶水”,实际上就是原子间所共用的一些电子,让学生理解如何利用情境理解知识。化学涉及的内容小到生产生活,大到国防科技,情景素材可以选择社会生活、前沿科技、绿色环保等内容,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情境素材,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认为化学知识学习是枯燥及乏味的,所以从心理上就主动屏蔽了课堂知识的吸取。那如何转变学生这一学习心态,先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则为关键。只有先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才能让学生以更饱满的情绪投身于课堂学习之中。为此,我们教师应善于捕捉生活现象,并有意识地将化学知识与其生活联系在一起,继而提炼出化学知识,让学生认为化学知识是有趣的。如在初中化学“燃烧和灭火”教学中,为让学生认识燃烧和灭火的方法与原理,并培养学生关注社会责任感,我便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燃烧与灭火现象,如簧火晚会、蜡烛燃烧、煤气做饭等,期望通过与现实生活联系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随后,我再让学生以前后桌方式讨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存在哪些燃烧与灭火现象,并让学生分析其燃烧与灭火条件,看大家探讨的结果是否合理准确,以期有效加深学生知识记忆。
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是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也为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真实的表现机会。课堂学习中,合适的情境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自主建构,促进学生素养的发展。有效的学习情境创设需要探索和践行以下六个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