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茜子
延安革命纪念馆,陕西 延安 716000
延安时期,陈云是党内早期了解财经,并深入认识经济工作重要性的人物之一。在其主持边区财经工作之前,曾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于1941 年5 月初,陈云起草了《关于党员参加经济和技术工作的决定》,后由中共中央书记处下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延安时期的经济思想。适应并有效应对了1941 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政府给予陕甘宁边区强加的严密封锁,完全断绝外援的现状。
1941 年,边区政府组织了会计人员训练班活动。在开学典礼上,陈云强调商品交换在当前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指明:“贸易工作相当重要,生产要经过交换,如缺失此过程,生产将陷入停顿,社会将滞后发展。因此,这个过程对于生产有必要而深刻的决定意义。”为达到贸易进出口的相对平衡,保证边区的产品正常输出,以换取必要物资,“对外调剂,对内自由”的贸易方针被提倡实行。
陈云提出将边区及外部的贸易统一管理的政策,即:统销重要出口物品,加强密切管理必要的进出口岸。有目的地将边区的剩余的如药材、猪鬃、食盐、毛毡等物件进行收集并出售,以换取医药品、布匹、纸张、铁制品及其他抗战和民生所需物资。严禁毒品、迷信物品运进边区。通过积极主动争取对外贸易的权限,促进有利于延安政府的输出商品的等价交换,以达成贸易进出口的稳定。
“边区的内部贸易是完全自由的”。但自由并非放任,允许商民囤积垄断。注重调剂商品流通,辅助边区工商业发展。通过边区政府部分公营商业、私营商业与合作社互相交流,活跃市场经济,为巩固延安革命根据地、进一步支援抗战前线输出了供给。
1944 年初,延安金融稳定,从根本上说,是边、法两币的价值争斗。在边区,两币争夺市场的最大流通性,当法币剧烈贬值时,国民党利用法币抢购边区的必要物资,让贬值的法币大量涌进边区,同时,边币只能在边区境内使用,对外贸易只能用法币。此情况下,边币相对法币处于弱势。
在促进货币发行量合理性问题上,陈云对边币的发行量做出具体的定量分析,历史给予了一些经验,货币发行量不超过“饱和点”的思想十分有效。通常情况下,稳定金融的首要途径是稳定物价。陈云强调,在战时特殊的经济背景下,货币产生的物品的购买力经常被动及变动。延安市场自产的货物常从境外进口,当法币跌价,国党区物价上涨时,边区势必被迫按相同比例涨价。如果延安政府想通过边币升值来维系区内商品价平衡,那么多数人会想方设法用少量的边币兑换贬值后数量上升的法币,长此以往,边区内部的法币准备金将逐步减少。稳定边币和法币比价,一定程度可以防止国统区利用通货膨胀的恶性发展低购区内商品。当时,银行以法币、物资、金银等作为准备金。一方面,考虑到国统区商人贩货到边区只要法币。另一方面,使用物资和金银是为避免法币剧烈贬值而使边区金融受损。陈云灵活利用边、法币之间的斗争,使两种货币保持对货物的相同购买力,最终稳定了金融。
由于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边区政府缺乏金融经验,边区银行成为财政的发行机构。因为其丧失经营的独立性,导致边区物价高涨。为控制货币的发行,边区政府决定将银行确立为企业性质,建立规范的信贷制度。此后,财政部门及军队后勤单位,带头把借款还给边区银行,尊重其特殊性质。陈云强调信贷放款要向工业生产、畜牧业、林业、农业等发展领域进军。
陈云认为,财政部门应该把钱用在刀刃上。经济工作的目标应为“开源节流,多收少付”。所谓开源,指必须大力发展生产,调整税收;所谓节流,即要避免浪费,节约支出,最终力求区内财经的多收少付。
发展生产是处理边区内部经济赤字、贸易入超、财政波动的重中之重。边区贸易及货币斗争的本质归为生产争斗。为解决财政困难,需把生产发展放在首位,生产生活必需品,如猪、牛、羊、马、青菜、萝卜等。尽量减少财政支出,努力提高延安人民的生活水准。于1944 年,冬至时分边区内部土地产额近三百多万斤棉花,直接减少了进口。棉花少进,则边区内食盐卖出的时价可提高,即贸易自主。除棉花外,陈云督促畜牧业和工业的生产,如牛、马、羊以及纸烟、肥皂、瓷器等的生产自给,也减少进口,同时减少了边区的财政开支。
在财政开支上,“既解决问题,又不浪费”,陈云提出供给制的实施要求。“解决问题”即保障边区供给,要求必须以节约节流,努力储蓄,避免浪费。从节约方面,制定了相关措施。1945 年,边区财政收入为16.10 亿元,花销15.54 亿元,余额5527 万左右。据资料显示,当时制定出经济方面支出和花销的次序安排,“为保证需求,各方面支出顺序,军队位列第一,其次学校,再次机关;在部分生活支出中,以草料、伙食为主,第二着装,第三医疗,工作,文娱”。
抗战进入大反攻阶段,战争所需经费要后方支出,在边区财政、经济等方面陈云做了后备,主张少吃少用,以吃、穿活期为主,家具、窑洞不做重点。极力从结余中省出军队财政所需,在经济上要准备三年,力求“退可守,进可攻”。最终,在条件艰难的情况下,边区财政及时为前线供应军需物资。
综上所述,延安时期反映的经济思想是,统筹贸易、金融和财政三者之间的平衡,发展生产是根本。这也是陈云经济思想的源头,这对我党后来的经济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如今,国际间各国自经济问题所引起的争端而导致金融、财政困局波动已屡见不鲜。2018 年,中国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历史节点上,经济发展呈稳定中高速态势,但是6 月以来国际上经济呈压迫趋势,国内经济呈下行趋势,我们在此探讨延安时期反映的经济思想对当下中国的经济发展有所启示。
国际经济呈紧张局势以来,美国有意提高关税,增强壁垒,实施单边经济保护政策,中国政府对其加税行为做出反击。我国产品出口滞销,导致短期内人民币贬值。为解决这一困境,中国运用了综合平衡、统筹兼顾的思想。如其大豆的对外依存度高达85%,其中从美国进口的大豆约占总需求量的40%,其后,中国扩大了大豆种植面积,对部分国家大豆的进出口实行免税服务。
面对国际经济现状,中国还推行税收改革,以增加居民个人的收入支配及企业自付盈利的现状,促进营业产业升级,避免对外市场的依附性。2018 年上半年全国公共财产的业绩首次破10 万亿,增长近10.6%,企业增值税大致增加16.6%,部分企业的所得税增加12.8%,同期的居民GDP 增速显著,其收入呈可观增速,充分显示税收增速远超经济及财政,这说明减税有较大的空间。我国企业的总税负亦远高于全球几大经济体。国内经济下行趋势,通过对企业税的缓减,增强自身对国际的资本作用,必须降低合资、外资企业向一些东南亚地区迅速转移,极力复原经济中高速发展。此外,中国个税改革应把握尽量避免多次反复征税。如能够对于个税的负担进行减免或减轻,可有效促进中国居民投资与消费的再生能力,中国将不必依赖外境及美国市场,依靠自身实现经济有效增长,努力降低其对外依赖性。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弱点,除外部环境的影响外,主要在于自身发展速度虽快,但缺质量、附加值及原创。其最大弱势在于除少数领域外,工业缺少核心及原创性技术。因此,发展经济的核心问题在于培育和发展中国的核心技术。此外,面对紧张的国际经济局势,中国可以充分借鉴延安时期所反映的经济思想,需重视金融、财政的稳定。“贸易斗争根本是发展生产”即金融、财政调整也是扶助生产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