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比较思维法分析中外独立电影

2020-12-08 20:52郝媛媛
山西青年 2020年9期
关键词:千禧受众

郝媛媛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北京 100024

一、用比较思维法分析独立电影的意义

2016 年,以美国神职人员丑闻为背景的独立影片《聚焦》获奥斯卡最佳影片;2017 年,奥斯卡最佳影片颁给讲述黑人男孩寻找真我的《月光男孩》;2018 年《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三块广告牌》在奥斯卡上均有斩获。2015 年讲述家庭情感、生活变迁的《山河故人》获第52 届金马奖最佳原创剧本奖;2016 年讲述懵懂成长的爆冷影片《八月》击败《我不是潘金莲》获第53 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2017 年,讲述女性青春成长故事的《嘉年华》获第54 届金马奖最佳导演奖。

虽然口碑上看,各地域的独立电影和主流电影相差无几,但票房成绩却不尽相同。《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仅在四家影院上映的情况下,获得了单馆票房约十万美元的佳绩。而《八月》累计票房仅有436.78 万。

国内独立电影不乏口碑佳作,但票房影响力却远不及主流电影。为何国外独立电影可以口碑票房双丰收,国内却出现“低排片——低曝光——更低排片——更低曝光”的恶性循环?随着国内“新独立电影”兴起,如何能创造良好的独立电影市场,已经成为当下的研究重点。

二、中外独立电影传播者和传播内容的差异

(一)传播者:多样化的制作与发行者

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好莱坞电影飞速发展,米高梅、派拉蒙、华纳兄弟等八大制片公司,其统一的流水线制作方式,抹杀了导演创作的自由性,越来越多的导演开始自筹资金拍摄极具个人艺术风格的电影,如史蒂文·索德伯格导演的《性,谎言,录像带》。

当时国内的电影市场与美国有所不同,只有十六家国营制片厂拥有电影制作许可证,为了创作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国内导演开始了独立电影的道路。1990 年,导演张元拍摄完成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独立电影《妈妈》,随后,贾樟柯、王小帅等导演的独立电影在国际上的成功使得越来越多电影人开始制作独立电影。

独立电影发展之初,制作发行全由导演自费,后来通过参加电影节寻找发行公司。如今,独立电影的制作发行人员都不再局限于独立的个人,更多的公司开始参与独立电影的制作发行。

(二)传播内容:“百花齐放”与“边缘化”

1.国外:选题不受“独立电影”四字限制

早期,由于好莱坞商业电影与美国社会中普通人所关心的社会问题渐行渐远,独立电影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白,探讨社会边缘话题。

如今,由于大型电影制作公司的介入,独立电影不再将重点放在边缘群体上,而是拥有和主流电影内容一样的普适性。如《伯德小姐》讲述叛逆的高中女孩为摆脱乏味的生活和母亲面临的一系列烦恼的故事,片中涉及同性恋角色,却并没有过多描述。是否具有独立精神是当前判断独立电影的重要标准。

2.国内:内容单一,有局限性

中国独立电影诞生之初,无论是题材选择还是人物塑造上,都呈现出单一化的特征。创作者将目光过多集中在社会边缘人物和底层群众上。《流浪北京》、《小武》、《安阳婴儿》,这些具有影响力的中国早期独立电影都不同程度地描述了社会边缘群体的生活。

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独立电影开始慢慢摆脱其另类的形象,但从选材上来看,似乎被“独立电影”四字限制,始终在用悲剧讲述沉重的道理。这不仅易引起观众审美疲劳,不能扩大受众群,更阻碍了中国独立电影的进一步发展。

三、中外独立电影传播渠道和传播受众的差异

(一)传播渠道:对互联网利用程度的不同

1.国外:以互联网为主,利用互联网进行创意营销

互联网是美国独立电影营销传播的主要渠道。当推出一部新的电影项目时,出品方不仅会建立全面介绍影片信息的官方网站,还会在影迷类网站或论坛上发帖宣传,并在YouTube 上传影片花絮和预告片,也会在Facebook、Instagram、Twitter 等社交网站与网友互动交流。

2.国内:线上+线下,遍地撒网

国内独立电影的传播渠道分散,没能充分利用互联网更易制造话题、引起关注的优势。《钢的琴》、《爆裂无声》等电影,只知其质量上乘,只闻其票房败北,但从未见其在宣发环节掀起些许涟漪,而这也是众多艺术电影遭遇影院一日游的症结所在。

(二)传播受众:受众群体定位差异

1.国外:聚焦“千禧一代”

20 世纪90 年代,租借录像带在家观看电影已经成为美国最普遍的电影消费方式,为独立电影培养了一批忠实的观众。新世纪的独立电影又把目光瞄准“千禧一代”。

“千禧一代”喜欢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向简洁、碎片化的信息,同时他们极具反叛精神,喜欢对传统提出挑战。而独立电影正贴合其价值观,让他们找到了认同感。

2.国内:海外电影观众与小众文艺青年

从上个世纪90 年代开始,中国独立电影一直活跃在国际各大电影节上,国际观众也成了中国独立电影的主要传播对象之一。文艺青年同样一直是独立电影的拥护者。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豆瓣社区、微博等网络社区成了文艺青年的聚集地,他们对看过的电影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受众群中担任“意见领袖”。

四、中外独立电影传播效果的差异

(一)国外:市场稳定,影响力看齐主流大片

国外独立电影市场较为成熟。在美国,大概有1000 块银幕日常放映独立电影。拍摄成本仅150 万的《月光男孩》获得了4300%的投资回报率,其将参选前夕、颁奖期间、得奖之后三个时间段整合在一起做了系列营销,让电影收获了超高的话题度。

(二)国内:影响力小,成长空间小

2016 年,在电影局的支持下,100 家影院作为首批艺术影院,保证每天至少放映4 场艺术电影,但独立电影的票房依然不乐观。回看近三年,最好的是贾樟柯的《山河故人》3200 多万票房,而娄烨导演横扫金马奖的《推拿》却只有1300 万票房。

五、国内独立电影的发展对策分析

通过以上的比较分析发现,国外独立电影市场成熟。传播源上,国外大型电影公司对独立电影的扶持让其在资金上更有保障;传播内容上,国外的创作内容多元化;传播受众上,更多关注“千禧一代”;传播渠道上,把营销重心放在网络平台;传播效果上,国外独立电影市场环境更加稳定,并且与主流电影的影响力势均力敌。虽然国内一些独立电影在票房口碑奖项上获得不少认可,但影响力远不及国内主流电影,就算是引进的国外独立电影,国内也不可及。

那么国内独立电影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扩大影响力呢?

一是内容多元化。不要将类型局限在小人物和纪实叙事上;要兼顾市场,提高电影的普适性。

二是树立粉丝对品牌的崇拜。独立电影导演除了应保持自己的风格,培养影迷外,更应树立自己的口碑,制定富有创意的营销策略,帮助独立电影打开并扩大市场。

三是精确定位目标受众,培养潜在受众。中国的80 后和90 后约有4.15 亿人,他们将主导未来10 年的消费格局,无疑,这是最适合培养的受众。

四是重视互联网渠道。“千禧一代”更喜欢网络社交,会参考网络意见领袖的观点,因此比起线下或者电视广告,有创意的线上渠道更合算。

六、结语

在对独立电影进行中外比较分析时,发现了国内独立电影的种种不足之处,比如传播主体口碑不够、创作内容普适性低、受众群体过于小众等。虽然国外独立电影所处市场环境不同,但依然为我国独立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可参考的范例,指明了方向。

猜你喜欢
千禧受众
新新人类
霓虹
融媒体环境下的受众计算:途径与挑战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KIDSTODAY
哪国青年爱买房?
“千禧一代”购房意愿亚洲第一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