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视角下山东大鼓在高校美育教学中传承融合发展研究

2020-12-08 06:24:26曲元芳
山西青年 2020年14期
关键词:美育文化遗产物质

曲元芳

山东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300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国民的基本生活水平虽然有了提升,但是国民对于各项社会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教育工作,根据相关的研究和调查可以得知,山东大鼓与高校的美育教学实现一定的融合之后,对于美育教学的水平的提升是非常可观的,并且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大鼓也得到了一定的传承和发展。所以,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就将对非遗视角下山东大鼓在高校美育教学中传承融合发展工作进行详尽的阐述,并且还会在文章中提出一定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或者对策,促使教育工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进行共同发展。

一、现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大鼓的历史发展和生存现状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呼的由来

所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指的就是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其英文名称为: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1]。

根据相关的调查之后可以发现,在二零零一年的时候,中国的昆曲艺术等等共十九个项目具有了新的称谓,那就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简称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工作内容激发了世界各国中对于非物质文化的重视程度,而在我国各个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山东这座城市的曲艺种类是比较多的,素有“曲山艺海”之称,在二零零六年的时候,山东大鼓成为了我国第一批的国家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主要是因为山东大鼓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同时还具有独特的唱腔和风格,对于观众来说,只要看过一次,其印象就会变得十分的深刻,而且,在山东大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的地位确定之后,其发展速度被推动了很多。

(二)山东大鼓发展过程中的兴起

最早的山东大鼓要追溯到三百五十多年之前,在当时的鲁西北农村当中,人民群众在不断的劳作过程中诞生了山东大鼓的雏形,其实在当时,山东大鼓就具有讲故事和唱秧歌调的特点,因此,到现在为止,山东大鼓还具有“梨花大鼓”的叫法。相关的历史古籍中对于山东大鼓的雏形也有一定的记载,例如在清末刘鹗的《老残游记》当中:本是山东乡下土调,用一面鼓,两片梨花简。除此之外,在老蚕的《说大鼓》中对于早期的山东大鼓也有一定的记载:大鼓以梨花为最早。梨花本名犁铧片,乃农具之碎片也[3]。

在二十世纪初,素有四大玉之称的艺人将山东大鼓的发展引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当中,在这一阶段的山东大鼓还具有了多样化的表演内容,其中在三国演义中的取样次数是比较多的,除此之外,对于当时大热的西厢记、红楼梦都有一定的引用,并且采取的多数都是其中的精华部分,这对于山东大鼓的发展来说其实是具有非常大的裨益的,在一九二七年,谢大玉与另一个盛名的大鼓艺人刘大宝在北京的擂台上对阵一月有余,并且还形成了不分伯仲的局面,这也是山东大鼓发展到顶峰的一种重要的表现现象。

二、非遗视角下山东大鼓在高校美育教学中传承融合发展策略

(一)加强教学材料的建设工作

在长期的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采用的是应试考试的制度,这使得现如今的多数教育机构开始过度的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就会使得教育的天平失衡,校内的美育教学存在比较大的缺失[4],而在非遗视角下山东大鼓在高校美育教学中传承融合发展工作过程中,有关山东大鼓的教材数量稀少,一些相关的教材中山东大鼓也不是最为重要的部分,这使得二者的融合发展受到了非常巨大的限制作用。因此,在后续的二者融合教育过程中,校方应该加强相关的教学材料的建设工作,并且按照专业课程和公众知识两点来整理相关的教材,例如,当建设教材的过程中,需要对山东大鼓中的长篇曲目进行应用时,可以对音乐家名曲的精简方式进行应用,在实际的精简过程中,需要将其中的主要音符进行提取,并且明确其中存在的主旋律[5]。而且,按照专业知识和公众知识进行教材整理还能够使得相关的学习者的方向变得非常的明确,也就是说选择公众知识的学生能够对山东大鼓具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而选择专业性知识的学生,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其山东大鼓的专业性知识能够掌握得比较牢靠,这对于校方的美育教学是一种非常巨大的提升。

(二)课程内容的优化和完善

首先,在非遗视角下山东大鼓在高校美育教学中传承融合发展过程中,需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学习纳入到专业性的课堂当中,并且作为重点课程进行教学。而且,山东大鼓在整体上隶属于一种音乐知识课程,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尽量的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使得山东大鼓的实际教学效果能够快速提升,这对于非遗视角下山东大鼓在高校美育教学中传承融合发展工作是比较重要的。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比较完善的教学体系,这对于校方的教育工作发展是比较重要的[6]。

其次就是相关的课程内容方面的调整,针对这一点其实在前文已经进行了一定的提及,相关的音乐课程教材中其实关于山东大鼓的知识内容是比较少的,很多教材对于其都是轻轻带过的,这是不利于山东大鼓与校方的美育教学进行融合[7]。

最后,在实际的非遗视角下山东大鼓在高校美育教学中传承融合发展过程中,教师是最重要的教育实施者,因此,校方还要加强教学团队的建设工作,例如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对相关的教师进行培训,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外部引入高质量的教育人才,例如校方可以在当地的人才市场进行公开招聘,并且始终秉持着择优录取的原则,这能够使得二者的融合发展速度进一步的加快。

三、结论

综上所述,就是目前为止对于非遗视角下山东大鼓在高校美育教学中传承融合发展的相关研究和分析内容,从文中叙述的内容中不难看出,这项工作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例如现阶段高校音乐教材中关于山东大鼓的内容是比较少的,因此,在后续的二者融合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对相关的高校音乐教材进行调整,这样才能促进二者的融合发展,当然,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依旧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不断的优化和完善。

猜你喜欢
美育文化遗产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11-25 14:16:14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 03:02:02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与文化遗产相遇
小读者(2021年6期)2021-07-22 01:49:46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艺术品鉴(2020年9期)2020-10-28 08:59:08
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
——围棋
文化产业(2020年23期)2020-10-15 08:00:12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学刊(2018年3期)2018-05-16 11:22:11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风采童装(2017年12期)2017-04-27 02: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