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生态伦理观视角下解读《寂静的春天》

2020-12-08 06:24:26
山西青年 2020年14期
关键词:伦理观卡森异化

王 蕾

辽宁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寂静的春天》第一版出版于1962年,是美国著名的女作家蕾彻尔·卡森的典型代表之作,不仅是美国最受欢迎的科普读物之一,而且在其他国家也有多个版本的译本,深受其他国家的读者喜爱。众所周知,蕾彻尔·卡森是一名文学作家,但其同时也是一名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的海洋生物学家。正因为蕾彻尔·卡森海洋生物学家的科学家身份,蕾彻尔·卡森才能以科学角度出发,秉承严谨的态度,运用生物学、化学的知识,以精确的数据作为支撑撰写了这一纪实作品《寂静的春天》。

一、《寂静的春天》梗概

在《寂静的春天》中,蕾彻尔·卡森所描写的生态境遇十分生动,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如同身临其境一般,再加之蕾彻尔·卡森的话语犀利,笔触严谨,使读者更加意识到人类已经深陷于科技滥用的沼泽之中,正在慢慢陷入其中,而无法自拔。蕾彻尔·卡森在《寂静的春天》之中,主要描写了化学制品和农业肥料这两种科技产物的过度使用所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后果,化学制品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和土壤带来了难以修复的创伤,空气污浊令人类难以呼吸,土壤酸化使人类的庄稼土地一片贫瘠,颗粒无收。化学制品和农业肥料如果合理适度使用,是可以为人类服务的,然而,人类为了一己私利,不顾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甚至运用所谓的科技新发明来试图提高农产品的数量,化学制品的毒性在土壤里已然根深蒂固,而这些有毒的庄稼物正在慢慢地侵蚀着人类身体,如果人类对自己的行为不做出改变,那么这些有毒物质在接下来的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身体中将会慢慢显现出来,人类最终会为自己的行为而追悔莫及。

《寂静的春天》共分为十七个章节,蕾彻尔·卡森以寓言的形式作为第一章节描写了一座美丽的村庄所发生的突然的变化。蕾彻尔·卡森在第二章到第十章“忍耐的义务”、“死神的特效药”、“地表水和地下海”、“土壤的王国”、“地球的绿色斗篷”、“不必要的大破坏”、“再也没有鸟儿歌唱”、“死亡的河流”、“自天而降的灾难”中,对生态整体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土壤、植物、动物和水源以生态网格的形式进行了详细论述,论证了化学制品的滥用和农药的过度使用对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破坏。蕾彻尔·卡森在第十一章到第十六章“超过了波尔基亚家族的梦想”、“人类的代价”、“通过一个狭小的窗户”、“每四个中有一个”“大自然的反抗”和“崩溃的隆隆”中警醒世人关注大自然的反击,使读者意识到面对自然的反击人类的科技手段显得如此的渺小,人类毫无还击之力,人类只能做到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尽一切可能修复科技对自然界造成的伤痕。蕾彻尔·卡森在最后一章“另外的道路”展现了文学作家应有的生态责任,以语重心长的话语唤醒了人类的生态意识。蕾彻尔·卡森在书中,不惧任何势力的干涉,直面挑战,对政府的政策和农业、化学科学家的不恰当的科学实践活动行为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并以强有力的数据作为支撑,使读者清醒地认识到了科技异化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深远影响,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号召人类重塑世界观、价值观,重审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严肃思考人类的社会发展问题,为生态活动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阿尔伯特·史怀泽的“生物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

阿尔伯特·史怀泽的“敬畏生命”原则是生物中心主义伦理观的重要基础。现代经济高度发展的工业社会,在利益的驱动下,使人类脱离了贫苦的生活,摒弃了具有优良传统的世界观、自然观和价值观。随着新的科学技术的研发,繁荣的工业社会将自然冷酷无情地视为人类社会的附属物,如同机械一般为人类消耗着自己的能量,最终人类毫无留情地割裂了生态伦理学和自然的关系。在这种被所谓工业文明所充斥的社会中,生态伦理学的根基在不断被动摇,生态伦理观的缺失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现代社会战争频发、官僚主义横行、工作显得枯燥乏味以及文化的没落。阿尔伯特·史怀泽的生态伦理思想就是要提醒人类重新建立自然与道德之间的关系,要敬畏生命,重新将生态整体系统进行排序,还原生态整体性的和谐统一,最终造福子孙后代,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科技生态伦理观视角下科技的异化——杀虫剂的滥用

《寂静的春天》之所以被称之为生态文学界的旷世之作,不仅因为蕾彻尔·卡森创作态度科学严谨,论述有理有据,更是因为蕾彻尔·卡森对科技滥用的质疑,对政府的不作为行为和政策的过度开放敢于公开挑战,从而唤醒了人类对于科技生态伦理观的认知。科学技术的研发是人类智慧不断发展的结晶,是人类社会文明前进的助推力,然而,人类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不免沾沾自喜起来,人类变得愈发地狂妄自大,人类渴望掌控自然,称霸自然的野心油然而生。人类盲目依赖科技来发展经济、利用自然、剥夺自然资源的恶劣行径,最终使人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严重违背了代际平等原则。当人类在为自己的新发明DDT而欢欣鼓舞的时候,其实DDT的毒性早已在人类的身体里、在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之中逐渐蔓延开来,这种毒性不仅会影响当代人,甚至会影响接下来几代人的健康。因为“DDT以及同类化学品的一个最危险的特征是,他们可以通过食物链从一个有机体传到另一个有机体。”蕾彻尔·卡森在《寂静的春天》中第四章“土壤的王国”为读者详细阐述了土壤在生态整体系统中的重要角色,使读者了解了代际平等原则的重要性。“土壤王国是由各种相互交织的生命组成的,每一种生物都以某种方式与其他生物相互联系——生物依赖着土壤,土壤反过来也是地球一个至关重要的元素,只要土壤保持着繁荣的生命力量,人类才能从健康的土壤之中吸取养分。”但是,事与愿违,DDT已经侵蚀了整个生态系统,无处不在,总是会直接或者间接地作用于人类身上,这就如同千疮百孔的大自然面对无动于衷的人类所做出的强有力的回击,但当人类科学家探索到DDT强大的毒性之时,其实早已为时已晚。蕾彻尔·卡森以大量的事实和精确的数据证实了生态网络彼此相互影响的结论,人类担忧害虫会破坏庄稼田地、森林以及花园中植物,就研发了以DDT为主要原料的杀虫剂,而喷洒的杀虫剂不知不觉中便长期存在于土壤之中,顽强的农药残留物又继续游走,透过土壤,来到了地下水资源之中,而水资源又被人类开发出来,用于多方面用途,例如,一部分水资源被用来继续灌溉庄稼和其他植物,一部分水资源直接作为人类的饮用水以及美味的汤直接深入到人类的身体之中,还有一部分水资源被用来清洗蔬菜、餐具间接作用于人类身上。河流、湖泊里的水也同样藏有大量DDT,造成了生存于其中的鱼类的大量死亡,而这些鱼类又被人类烹饪成了秀色可餐的美味佳肴。牧场中的奶牛以含有DDT的牧草为食,进而,奶牛所产出的牛奶当然也同样含有DDT,而牛奶又会被加工而成黄油,在加工的过程中,DDT的毒性又会被加剧,所有的污染物都在无形之中被人类端上了自己的餐桌,这些连锁反应真可谓是自食其果。根据代际关系理论原理来进行分析,就连未出生的婴儿同样难以免受其害,母亲身体里不断滋生的毒素,在胚胎时期就饱受了母亲身体里毒素的困扰,在出生之后,这种状况也不会得到改观,毒素只是通过其他的形式从母亲的身上传播到婴儿的身体里,这就是有毒的母乳。蕾彻尔·卡森在书中一语中的,“将来,子孙一定不会原谅我们的。”蕾彻尔·卡森为人类未来的发展而筹谋,然而,在对利益无限的驱动下,当触及了商人们和化学制造工厂的负责人们的利益之时,他们没有对自己的卑劣行径进行反思,而是选择放弃了道德文化,对蕾彻尔·卡森个人及其言论极力诋毁。他们曾经尝试全力以赴抵制《寂静的春天》的出版,他们同样诋毁蕾彻尔·卡森,声称她是歇斯底里、疯狂、极端的女性,因为他们深知蕾彻尔·卡森《寂静的春天》一经出版,就会唤醒人类的生态意识,使人类注意到化学制品所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就会造成DDT等有毒化学制品彻底消失在人类世界,最终就会造成他们工厂的倒闭,经济链条的断裂,经济利益是商人们不可触及的底线。快速发展的西方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文明,在扭曲的价值观下,使人类痴迷于科技的研发,科技手段的使用不规范,无休止的滥用,造成了人类科技的异化,在利益的追逐下,又造成了人类的精神异化。《寂静的春天》使读者直面现实社会,认清科技异化的实质,追溯精神异化的根源,蕾彻尔·卡森运用犀利的语言逼迫政府应该承担起生态责任,不仅为当代人负责,而且也要为子孙后代负责。

四、结语

蕾彻尔·卡森将《寂静的春天》最后一个章节命名为“另一条路”,重新燃起了人类对于修复生态环境的希望,道路虽然布满荆棘,但为人类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发展方向,蕾彻尔·卡森为人类提供了另一个生存下来的机会。蕾彻尔·卡森使人类认识到了生态伦理观的重要作用,意识到了科技的异化和精神的异化为人类所带来的危害,更在书中直接抨击政府的不作为行为,号召人类在科技伦理观的指引下,正确并且适度使用科技,造福人类。

猜你喜欢
伦理观卡森异化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卡森和里夫斯
爱你(2017年19期)2017-07-12 18:14:04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彼岸与此岸:门罗《好女人的爱》中的加拿大相对主义伦理观
善良是路标
善良是路标
善良是路标
小小说月刊(2014年9期)2014-10-20 04:19:27
黑格尔财富伦理观述论——兼论社会转型期国民财富观的问题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