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轩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天山小学,河南 鹤壁 458000)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思想认知与孩子的个性发展休戚相关,家庭环境的氛围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发展。美国人泰曼约翰逊认为“成功的家庭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庭造就失败的孩子”,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
受多种因素影响,很多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通常是把孩子交给老师之后就放手不管。很多家长忽略对孩子思想个性和心理问题的关注,只知道一味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甚至有些家长,自身不注重言行,给孩子做出错误性示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给我们的班级管理增加了难度,更容易导致学生偏离正确的轨道。因此,我们在关注学校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孩子的家庭教育。作为班主任,要善于和家长沟通,使他们能够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共同关注孩子的发展。班主任只有充分利用好家庭教育资源,让家庭教育助力班级管理,才能使孩子们健康地成长。
一个班组建的学生人数有多少,这背后就有多少个不同背景的家庭。有家庭关系民主和谐的,有父母离异的,有经常和老人在一起生活的,有借宿亲戚家的……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都不一样,班主任在接班前期应进行排查摸底,做好学生基本信息登记。信息登记本除了记录学生家长的联系方式之外,还会记录每位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特别是对一些家庭环境特殊的孩子要做详细备注,以便老师在学校工作中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
给每位学生建立家校联系本,班主任会把孩子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学习态度、纪律表现、在校的日常行为规范及任课教师的建议记载下来。针对表现好的和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今天,你的孩子拾金不昧。”“今天,你的孩子很有勇气,作为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课,继续加油!”家长看到这样的留言会受到感动,也愿意与老师积极配合来教育孩子。家长阅读联系本后,再把学生在家学习、活动的情况以及对学校的建议签字填写后,由学生带来反馈给学校老师,老师会根据反馈来安排接下来的教育工作。管理班级四年来,这样的双向沟通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很多家长都向我反应:“老师,我的孩子变得更加爱上学啦!因为由您细心的鼓励!”
现在很多家庭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考不好回去就要挨吵,这样反而打击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和家长要做的是首先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只有在健康良好的心理引导下,孩子才能向着积极健康的生活去努力。我们要理性看待学生的学习成绩,注重培养学生身上优良的个性品质。家长还应避免对孩子长期的心理惩罚,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在做错一件事时,家长要就事论事,不要长时间揪住孩子的错误不放手,这样会对孩子心理造成负面影响。此外,老师和家长还应注意,不要把大人的主观意识强加到学生身上,不要替孩子做有太多决定。有些家长为孩子报了很多特长班,周末假日也不能休息,甚至有些项目孩子并不喜欢,这样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在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中,我们要做到及时与孩子沟通,细心观察孩子的心理变化,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从学生出发,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班级管理必须做好家长培训工作,提升家长综合素质,改变陈旧、落后的家庭管理模式。班主任利用多种途径比如邀请家长参加家庭教育专家讲座、家访或者开家长会就家长如何教育孩子进行必要的培训。邀请家长参加家庭教育专家讲座,学习家庭教育中的成功经验与心得;利用家访深入学生家庭,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并和父母、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了解;召开家长会时,请家长们交流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经验,邀请优秀学生家长代表分享其家庭教育的案例,并针对当前家庭教育面对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共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培训工作都有利于家长更好地提升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的认识和能力,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在家庭教育中,充当重要角色的家长要与学校和老师时刻保持联系,与学校的正规教育保持一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修养,为了孩子约束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做一个榜样,使教育保持其完整性。在学校家育中,充当班级管理角色的班主任应当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班集体,时刻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心理健康发展。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充分尊重家长,调动家长们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双管齐下,形成教育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