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迪心灵 用智慧点亮人生
——科学精神素养在《生活与哲学》中的养成

2020-12-08 14:23:46王芳
魅力中国 2020年40期
关键词:生活与哲学哲学科学

王芳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宁夏 银川 750002)

2020年初我们经历了疫情病毒的冲击,一时间大家的生活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青少年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场景,听到来自各种不同的声音,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的内外环境,这些对于思想还不太成熟的高中生来说会倍感困惑和迷茫,疫情、生死、逆行、感恩……面此种种,我们的学生更需要科学理性的精神,正确地看待和面对所经历的所见所闻,明确是非和义理,形成正确的三观,进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正确的行为选择,才能在疫情期间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以最美逆行者为榜样,正确理性爱国。

施一公先生在世界科技论坛上讲到“所谓科学精神就是通过一言一行将科学精神辐射至大众观念,滋养大众的思想,内化大众的行为”,这种科学精神正是当前时代的必备品格,今天的中国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加日新月异,科技创新层出不穷。无论是科技工作者还是非从事科技工作的各行各业,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无时无刻面对着科技的发展和创新,科学精神尤为重要,我们要培养的是将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新时代的高中生身上更要体现科学精神和时代精神,要具备批判与怀疑精神,不能盲目相信一切,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要具备实践与探索精神,面对不断变化发展的世界要勇于面对挑战和机遇;要具备协作与团队精神,社会的发展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行动而是要相互协同才能互利共赢;要具备民主与开放精神,用国际性的视野来看待今天的中国。

在2017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也明确了科学精神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学生通过本学科的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具体体现。其中明确规定:“我国公民的科学精神,就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取向,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思想政治必修课本《生活与哲学》在落实科学精神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高中思想政治科学精神素养的主要载体。课本内容承载的新课标中关于科学精神素养的相关内容如下:1.学生通过生活与哲学的关系的学习,感悟“哲学是一门追求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提升思想境界、拓宽思维的深度,养成爱思考、勤思考的好习惯;2.在关于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和具体科学的学习中,领悟哲学的独特之处,体会哲学作为“思想的思想、认识的认识”的高度;3.在时代与哲学的关系的学习中,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正确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意义;4.学习哲学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正确看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坚定唯物主义信念;5.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通过辩证唯物论的学习正确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将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6.引导学生从实践出发,追求和发展真理,明确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7.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学会用联系、发展、对立统一的观点看待世界,坚持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树立创新意识,提高辩证思维能力;8.通过唯物史观的学习,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明确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9.正确看待人的价值,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定力,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生通过《生活与哲学》的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而引导学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

科学精神的内容承载于课本中,但是核心素养的养成必须落实在每一堂课、每一个活动中,新课程理念需要转变教学方式,新时代教师也要以落实核心素养为己任,通过具体的措施落实科学精神核心素养的养成。

首先,采用议题式的教学方式,设置情境问题。比如在讲授《社会发展的规律》这一课时设置“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引入钟南山院士再次奋战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第一线的素材内容,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感悟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以及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主体地位。只有通过议题和活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核心素养的养成是由内而外的,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也是体现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

其次,科学素养的养成不是空中楼阁,也不能闭门造车,是非善恶的明确必须立足时代,从国情出发,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情境的设置需结合新闻热点,引导学生思考社会、正确看待所处的时代和世界。如在讲授《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这一课时,引入最美逆行者的新闻素材,通过“白衣战士”的感人事迹诠释人的价值在于奉献和劳动,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美、最可敬的人群,成为时代的偶像!只有结合新闻素材情境和问题的设置才有意义和价值,才能引起学生的感悟和思考,逐步养成科学理性的精神。

最后,科学精神的养成不仅仅依靠课堂、教材、教师,互联网+教育为今天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多的素材、更广的视野和更多样化的平台,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线上教学,保证了教学的正常运行。通过互联网获得新闻素材的来源多样化,电脑、手机、平板、电视等各种终端都可用,而且素材呈现的形式多样化,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视频、或是图片。教学中教师发布任务和展示的平台也多样化,利用各种知识分享和传播的互动平台,如UMU、雨课堂、教学助手、希沃助手等。这场教育领域的信息化革命,让思政课不再枯燥无味,而变得生动形象,超越时空的局限,大大拓展了学生的认知。通过互联网+让新时代的各类时政新闻进入课堂变得更加方便。

哲学的高度在于它能启迪心灵,哲学的深度在于它能探究真理,《生活与哲学》的学习让学生在追求智慧和爱智慧的过程中,明辨是非和善恶、树立正确三观,在体会和感悟中逐步养成科学精神。

猜你喜欢
生活与哲学哲学科学
菱的哲学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1:58
科学大爆炸
小小艺术家(2019年6期)2019-06-24 17:39:44
《生活与哲学》教材辅文的特征、功效及运用
学生的“难”,老师的“解”
文理导航(2016年31期)2016-12-19 18:41:02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2
科学
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取向和准则
甘肃教育(2015年16期)2015-09-27 00:18:38
科学拔牙
晾衣哲学
视野(2009年20期)2009-04-09 06:18:56
幽默哲学
视野(2009年6期)2009-03-10 09:5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