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新时代背景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校也纷纷开设了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课程。但是这类传统文化课程大多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教学效果不佳。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开设的传统文化课程是《中华国学》,教学上尝试使用翻转课堂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学院开设了公共选修课“中华国学”。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树下”进行学习,平台课由南开大学张荣明教授讲授,主要采用在线学习形式。但是中华国学课程主要涉及中国古典哲学和古典文学、传统文化,学生学习起来有些力不从心。如果完全依靠平台授课,学生学习难度高、隔膜深,反而会造成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抵触情绪,影响学习效果。2019——2020 学年学院进行教学改革,在平台学习基础上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取得了一定经验。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教学模式,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它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课堂上教师发挥引导组织的作用,通过讨论、答疑、辩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课前学习情况,解决疑惑、相互评价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中华国学》课的开设初衷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学生走进原典,了解《论语》《庄子》《易经》等中华传统哲学思想,亲近先贤哲人,了解古代社会道德体系。从而使学生体悟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人文素养。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恰好契合了《中华国学》的教学目标。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最大程度地推动学生主动学习传统文化典籍,并利用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过程答疑解惑。既锻炼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又加强了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切身体验,将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解决实际问题,使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
原本选修课只有开课前一个学时的面授课,此次教改将平台课和面授课结合起来,面授课穿插在平台课视频学习中间,提前由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观看视频后,教师在下一次面授课时采用翻转课堂形式教学,解答疑难、加深理解。
平台课开始前,教师在第一次面授课上以“国学的三生三世”为题讲解了《中华国学》的现实意义、学习方法。通过回顾中华民族历史、厘清国学这一概念的由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和对中华国学的学习兴趣。同时专门讲授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布置了学习任务。以第二章《阴阳五行学说》为例,教师在第一次见面课时发布了学习任务:1.阴阳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你所认识的中医。
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今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翻转课堂要解决的问题。教师把“阴阳”这一学生陌生的概念和中医这个在现代社会仍然活跃的职业结合起来,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学生接受任务后在观看平台课的同时查找资料,结合生活经验总结自己的体会。面授课上,简单检查学习情况后教师就引导学生讨论阴阳概念在现实中的应用,学生开始分辨了天地、日月、男女、四季的阴阳之分,逐渐掌握了阴阳的根本特征。接着开始辩论植物中的阴阳界限,甚至水生植物的阴阳之分……最后小组代表进行总结,对传统文化中的阴阳概念有了深刻理解。讲到中华医学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中医和西医的区别,尤其是学生自己的亲身体会。学生非常踊跃,有的支持中医,有的支持西医,通过学生们讲述的一个个接触中西医的故事,大家推理出了中医在身体调理、宏观把握以及治未病上的优势,进一步破除了对中医的误解,了解了祖国传统医学的伟大之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在方方面面指导着、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渗透进我们的民族思维和民族性格。通过《中华国学》课的学习,尤其是翻转课堂的任务驱动模式,学生自主思考,获得了对传统文化的真实体验。设计“任务驱动”环节时,教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能力和兴趣所在,通过一两个概念以点带面,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师在其中只进行穿针引线的工作,最终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较为深刻的理解。
以学生为主并不等于完全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除了发布学习任务以外,还在面授课上对学生的问题答疑解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但是并不参与学生的辩论,只是最后对学习内容进行简要总结。课程结束后学生的调查问卷显示,通过教改尝试,80%的学生认可了《中华国学》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认识祖先、认识历史、认识自己民族的桥梁,学习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当之无愧的使命。通过采用翻转课堂实践《中华国学》教学,把授课内容内容上进行有效延伸和拓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中华国学知识在课堂上基本实现内化,让学生的国学知识修养和审美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