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建芳
(中卫市第五中学,宁夏 中卫 755000)
课堂教学过程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展开的,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以便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笔者对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课堂教学过程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展开的,确定教学重点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以便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就教材而言,重点是围绕教学内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就学生而言,抓住重点这个“节骨眼”,就能把零碎的知识串联起来,所以教师只有明确了这节课的知识框架和教学目标,有机的把课程标准、教材和参考书整合起来,才能从知识和结构上抓住各章节的重点。例如《测量物质的密度》一节中,密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学生要学会测量密度;理解密度公式在测量过程中的应用是本节的重点;正确测量液体和固体的质量和体积,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实验探究能力要求提高了,而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因此这个知识点也是本节的重点。
另外,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及思想状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预见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的困难、产生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这样也可以避免教学中的主观主义和盲目性,从而高效实施课堂教学。当确定的难点绝大多数学生并不感到难以理解时,教师就不必再在这个问题上花过多时间和精力。例如《重力》一节中,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本来学生知道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物体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物体的重力大小,这节课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探究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上。如果教师要讲清为什么弹簧测力的示数就是重力的大小?而这一知识点的解决又需要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的知识来解决,学生学的既吃力,老师也教地辛苦,又无法保证后面知识学习的时间,所以此部分内容不要设计为重点内容。
一节课的重点具有相对性,重点可能不只一个,但也不能太多。重点内容确定后,应考虑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解决好重点内容与其它内容的关系,分配好它们所需时间。因此重点内容必须突出,教师切不可平分秋色,面面俱到,应压缩的内容一定要压缩。有时重点不突出,不是喧宾夺主,就是重点内容太分散、不集中,其结果必是平铺直叙,平淡无奇。例如《重力》教学中如果教师穿插地球上重力突然消失,想象几个合理的场景,学生会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虽然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但这样的结果就会显得整堂课前松后紧,头重脚轻,重点知识重力的大小只能草草了事,看似完整周到,实际给学生印象并不深刻,所得也无多少。
因此,要采用分散的办法,化难为易,避免重点过于集中,让学生生吞活剥,不利于消化吸收。教师可以这样分散重点:重点不要集中在一个课时内解决,而是分散到下一课时或练习题中去解决;把一个重点分解成几个较易理解的小问题,逐一解决,以至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此知识点。当然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以便讲解时做到条理清楚、方法得当。
善于引导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重点实质,用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式和语言多角度地引导学生,使学生产生多方面的联想而有所感悟。由于教学内容的多重性,教学重点的多样性,思维方式的多向性,决定了教师引导方法要多变。所以教师必须多备几手“导”的技能,以便突出教学重点。如运用学生实验;运运用图表;运用模型;用电教媒体等。因此教师对教学重点的引导,既可以导之以趣、导之以情,也可以导之以理、导之以法。例如《光的传播》一节中,光的直线传播为本节课的重点。对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而对于光在水和玻璃中的传播,学生的感性认识比较少。教学时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追问:光在其他介质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吗?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吗?然后,可以为学生多提供一些器材,让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实验,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光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路径。
善于联想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尽快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背景和经验中找到位置,同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去。对学生来说,书本知识都是间接经验,如果联系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将时代的气息引入课堂,与学生直接经验相结合。这样获得直接经验的支持和帮助,学生才能学得牢固扎实。另外要善于联系学生以前掌握的旧知识,这些旧知识既是新知识的生长点,也是新知识的着落点。因而在教学中要着眼于教学内容的纵横联结,教学内容的整体与局部、前与后、因与果的衔接与递进,在联系中将新旧知识融为一体。例如《运动的快慢》一节中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就是本节的重点,可以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判断谁更快,如百米赛跑,让学生思考观众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比较快慢,裁判又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比较快慢的,最后总结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三种方法,从而引入速度的概念。
总之,重点内容是教材中最重要、最关键、最基本的内容。它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新知识起着十分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讲好重点内容,让学生掌握,使之把分散的知识串联起来,无疑对学生学好课程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