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规划设计标准化的发展研究

2021-01-17 14:43:38朱金摇
魅力中国 2020年44期

朱金摇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醴陵市供电分公司,湖南 醴陵 412200)

一、配电网规划设计特点

对于配电网规划设计特点,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阐述与分子:(1)网络架构的可靠性与灵活性得到保障。在此期间,要给予对智能电网相适应的负荷预测以及负荷特性进行分析与了解,同时明确分布式电源与储能装置,在配电网中的最合适配置容量以及接入位置,保证可再生能源可以顺利接入。分布式电源可以花费更少投资成本,同时电网网损相对较低,系统电压稳定性可以保障[1]。(2)供电安全标准,逐渐朝着精细化与量化方向发展。为提升配电网规划设计方案的可操作性,对配电网供电能力做出有效评估。工作人员要对不同因素进行充分考虑与分析,比如,容载比因素、供区类型因素以及网架结构因素等。

二、配电网规划设计标准化分析

(一)分析标准数量

配电网产业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得到高速发展,市场需求在不断提升的同时,使得配电网行业出现很多新型产品与新兴技术[2]。从目前配电网产业的范围与数量发展中可以看出,我国配电网规划设计标准正在不断完善,能够跟上配电网发展步伐。在先进技术与需求不断提升背景下,配电网系统的大电网微电网之间可以实现协调发展,形成供需互动的有效格局。在能源生产中,可以形成并存的多元电力供应体系,比如,集中式发电与分布式能源并存。在能源输出中,可以将传统的无源网络,转化为功率双向的流动网络。为确保规划设计标准,可以满足配电网产业发展需求,要结合行业发展实际情况,制定更加完善标准。

(二)分析标准体系结构与布局

我国现有的配电网规划设计标准大约有一百五十项,各个标准之间会出现重叠与交叉情况。如果从体系布局中可以了解到,二次系统规划、智能化规划、技术原则等在整个标准中占据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二次规划与智能化规划较为突出。这与配电网规划设计的重点、核心相符合,可以促进配电网的更好发展。但在这一过程中的供电区域划分,以及规划设计计算,存在薄弱情况,此类部分的标准,正处于发展阶段中。将更多标准集中在常规电源仿真、短路电流计算等方面中,这会对配电网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三、配电网规划设计标准化体系构建措施

(一)确保体系的提出与构建

从目前我国配电网标准工作中可以看出,结合工作主管部门职责划分,使得工作具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特点。而且会将规划设计标准分为不同层级,比如,国家标准层级、企业标准层级、地方标准层级以及团体标准层级等。在如今配电网产业快速发展背景下,行政管理部门在这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做好相应指导工作,专业技术委员会工作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确保编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如图一所示。比如,电力行业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要做好大数据领域与云计算领域工作;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委员会、全国电网运行与控制标准化委员会,要负责新能源计入电网领域工作。此外,各个企业以及地方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属于自己的标准。通过不同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使得配电网规划标准体系更加完善。

(二)明确体系框架

通常情况下,在配电网规划设计工作开展中,主要是在一个地区、一个省或者是全国范围内国民经济发展基础上展开的,对配电网在一定时间内的发展速度以及规模等进行测算,掌握在配电网建设以及发展中需要投入的资金。要将上级电源分布、用电负荷发展、分布边界作为主要条件,从而明确电力用户接入情况以及配电网网络建设情况等。制定可行性较强的工作方案,对建设工作以及资金投入作出合理规划。在实际工作开展中以及框架体系的完善中,要参考相应标准,结合配电网规划设计相关内容,要对成熟技术标准进行兼顾,遵循系统性原则、逻辑性原则以及开放性原则,这样配电网规划设计标准体系框架的完善性与合理性将会得到保障。在框架的第一层次中,通过对相关标准的应用,会将其分为供电区域划分、接入系统规划设计、技术经济评价、主要技术原则等内容[3]。在第二层次中,主要是将大类,划分为不同小类,对其进行细化与完善。比如,在对主要技术原则的细化中,包含电压等级选择、无功补偿以及电能质量等,通过细化与完善,使得配电网规划设计可以达到相应标准,为后续配电网产业更好发展打下基础。配电网负荷预测最主要包含的是,预测电量需求、预测电力需求等,使得配电网上级电源容量需求提出的合理性得到保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配电网规划设计标准化发展,对于促进我国电力事业更好发展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于规划设计标准化要给予更多重视与关注。工作人员要明确配电网规划设计主要特点,对现有标准内容有一定了解。在此基础上,完善配电网规划设计标准,从而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