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地质测绘院,湖南 衡阳 421007)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社会市场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也不断推进,土地整理工作至关重要、势在必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经济发展。据悉,土地整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做好土地整理,能够提高土地效益,然而土地整理过程中存在土壤污染问题、水体污染问题、以及生物多样性下降问题等等,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加以解决。鉴于此,本文就以“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为主题进行探析。
由于受到多种多样因素的影响,土地整理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存在一些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比如:生物多样性下降、土壤与水体受到污染等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水土流失面积增大。一般情况下,在实际进行土地整理的时候,经常改造一些闲置土地,还会改造坡度比较大的土地,比如:开展水利工程建设改造活动、开展土地改造梯田活动等等。进而导致水土流失面积不断增加,给人们生存带来安全隐患;其二,生物多样性下降,遭到破坏。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生物的生存环境、生物的繁殖环境是两大主要因素。在进行土地整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一些基础建设工作,比如一些灌溉排水建设工作。与此同时,土地整理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力度,导致生物生殖地面积大幅度缩减。相关人员过于重点关注耕地面积、水流顺畅,忽视了生态环境。并且,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土地整理中加入了许多沟渠,进而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其三,单一作物替代植物群落。假如采用一些方式来进一步增加耕地面积,会出现原生植被大幅度减少、次生植被同样大幅度减少的问题,并且植被覆盖率也会直线降低。长此以往,单一农作物迟早会取代植物群落,进而会增加病虫害危害强度,并且威胁野生动物、野生植物的生存空间。
针对一系列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我们应该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来加以解决。其一,定期开展培训活动,提高工作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应该明确工作人员树立环境保护观念的重要性,加强培训力度,以此来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进而保障土地整理工作能够稳定开展,有效提高土地整理各项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数次实践可知:在开展土地整理工作的时候,必须尊重经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并且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具体的培训方式,可以邀请专家来给工作人员培训,也可以开展有期限的培训班,培训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环境保护意识,并且明白自身工作的重要意义;
其二,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蕴含内容丰富多样,包含有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以及美学价值;结合生物学知识可知,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物种担当着不相同的作用,也占据不同的地位。其中有些物质是保障生态平衡的核心因素,这些物种直接影响生态系统平衡。除此之外,有些物种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也需要我们引起重视,并采取措施加以保护,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从真正意义上维护生态平衡。土地整理在一定程度上会扩大耕地面积,导致生物生存环境减少,然而农业生态系统对土壤有益生物有保护作用,还可以消除环境污染。
其三,促使土地整理趋于产业化发展。土地整理回收期比较长,并且需要较大成本,才能够正常运作。如果想要兼顾土地整理与保护生态环境,就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鉴于此,为了促使土地整理趋于产业化发展,应该建立健全资金运作机制,进而有效提高土地整理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保证工作效果。有关部门可以把土地整理工作与市场结合,以此来吸引一些闲置资金,推进土地整理的产业化、规范化发展。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相应的土地整理产业化发展模式;
其四,进一步落实土地整理中的环境生态评价工作。土地整理环境生态评价工作至关重要,该工作能够评判土地整理能否建立在环境保护基础上。鉴于此,在实际开展土地整理工作的过程中,有关单位应该建立一套完整且成熟的生态环境调查机制,并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同时,有关工作人员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划分环境生态保护区域,并且根据不同的保护区域,设置与之相应的环境保护目标。
总而言之,为了有效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就应该进行土地整理。然而在实际开展土地整理工作的过程中,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导致土地整理存在许多问题,应该加以重视,并采取措施来解决问题,以此来保障土地整理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