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大学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系,上海 201602)
新文化运动主要代表之一的胡适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红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学术成就与建树,为后世的研究奠定基础。这与他终身所秉承的读书治学方法有着紧密的联系,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868 年初春,胡适进入龙门书院学习,接触到当时龙门书院山长,扬州著名经师刘熙载所传播的学术空气。在学院中,学生每人每天都要写一份“日程”和一份“日记”,前者记录学习进度,后者记录学生心得和疑虑。在书院分发给学生的“日程本”和“日记本”的卷端上,都有用红色墨汁印刷的宋儒朱熹和张载等人的语录。胡适清晰地记得,其中一份张载的语录便是:“为学要不疑处有疑,才是进步!”这句话,对胡适产生深刻的影响,在今后著书立说的学术生涯中,他始终坚持大胆怀疑、独立思考、唯求其是的思维逻辑原则。
胡适指出:“凡是有价值的思想,都是从这个那个具体的问题下手的”,“疑难是思想的第一步”。只有产生问题意识,才能形成有价值的思想。当原有的理论无法解释新的情况时,便会产生新的疑问。在新的疑问的驱使下确定疑难点,进而解决疑问,便产生了新思想,因此,问题是思维的起点。
问题意识的培养,离不开怀疑精神。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提出“重新估价一切价值”。他身体力行,重新评判传统的风俗制度、圣贤教统、迷信行为与信仰,用怀疑的精神质疑传统,冲破封建旧思想的束缚,应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改造国人的世界观。在新文化运动后,胡适又将怀疑精神应用于学术,提出“疑古的态度,简要言之,就是‘宁可疑而错,不可信而错’十个字…就是疑错了,亦没有什么要紧”。
1943 年,在与王重民一起讨论《水经注》校勘时,胡适将自己十年前总结的治学方法总结为四个字,“勤、谨、和、缓”,这四字也是他最常提醒他人的治学方法。
所谓勤,就是眼勤手勤,勤于搜索。1934 年3 月8 日,胡适在河北省立法商学院的演讲中强调:“养成做学问的习惯”是做学问所需要的必要条件,第一个习惯便是“不懒惰”,即“真理不用敲打逼榨,不会呈现。静坐在竹子下,岂能格物?勤可以补天分之不足。”司马迁为写《史记》时,为了材料的真实、无所遗漏,他在“史记石室金匮之书”的基础上,考察范围“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经过二十余年的搜集、写作,才终得一步史论精辟,极为可信的史书。
所谓谨,就是谨慎、不苟且。胡适认为第二个“做学问的习惯”便是“不苟且”。他认为:“苟且之人,一无所成……做算学误加或误减一个圈,则错了十倍!古人所谓‘执事敬’,即是不苟且。”史学家们在进行数十年的史料汇集与积累后,还要对浩如烟海的史料进行谨慎、精细的选择,仔细区分出何者可以支撑结论,何者可以推翻观点,方能阐述己见,完成论著的最终书写。因此,谨慎地对待资料,一笔一点也不放过,一丝一毫也不潦草,才是高度规范的学术态度。
所谓和,即虚心,摒弃成见,服从证据。胡适认为:“扫除成见,用虚心来接受真理…真虚心者,才能不轻判断,不轻信仰,才能悬而不断,才能考而后信,才能等待充分证据而后信。”对于悬而未决的问题或是新的材料,胡适会持续关注跟进,绝不草草了事。1921 年3 月27 日,胡适完成了《〈红楼梦〉考证》的初稿;1921 年5 月,收入曹雪芹著,汪原放标点的《红楼梦》一书;1921 年11 月,再次修改后定稿;1928 年,胡适的《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于《新月》第1 卷第1 期发表,其中对“脂本”与其他版本做了长篇幅比较。胡适在治学时,能够心平气和,平心地考察一切不中意的主张,甚至是反对自己、不利于自己的事实和证据。决不因个人的好恶而有意剪裁或歪曲材料,完全根据已占有的材料来提出结论。在结论形成后,不固守己见,持续关注问题,面对新出现的材料,随时修正或放弃已得的结论,这便是“和”。正因如此,胡适成为“红学”研究的一大奠基者。
所谓缓,就是从容研究,在没有充分证据时不急于下结论。1930 年,胡适在《介绍我自己的思想》一文中总结道:“没有证据,只可悬而不断,证据不够,只可假设,不可武断,必须等到证实之后,方才奉为定论。”胡适对于没有证据的假设,他宁愿搁置不谈。
1921 年11 月,胡适写成了《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一文,指出:“他们用的方法总括起来,只是两点:一是大胆的假设。二是小心的求证。假设不大胆,不能有所发明,证据不充足,不能使人信仰。”
所有的学科,研究治学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出现的问题。“大胆的假设”就是鼓励研究者们在面对问题时,基于个人的经验和知识,提出有某几种可以解决方案的假定。胡适指出: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们“知道科学上许多发明都是‘假设’的效果…知道现在所有的科学律例不过是一些最适用的假设,不过是现在公认为解释自然现象最方便的假设。”胡适认为,“凡是科学上有所发明的人,都是富于假设能力的人”,甚至强调“假设不大胆,不能有新发明”。
在肯定“假设”的基础上,胡适同样强调“小心求证比大胆假设还重要”。真正科学的方法就是“尊重事实,尊重证据”。一旦做出假设,就必须严格按照科学法则加以检验,或证实,或证伪。只有用真实的、相关的材料,合乎逻辑地进行分析和综合,经过严格的推理,才能得出可靠结论。
在进行《红楼梦》考证时,胡适坚持实证方法。他在《红楼梦考证》中对自己的研究方法总结为:“处处想撇开一切先入的成见,处处存一个搜求证据的目的;处处尊重证据,让证据做向导,引我到相当的结论上去。”正是凭借实证的方法,胡适在事实证据的基础上,考证出《红楼梦》的真正作者及其家世,使人们摆脱了搜罗不相干的零碎史事附会小说情节,影射时事、猜度秘闻的索隐派窠臼,开创了“红学”研究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