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常见素材中深挖采访价值

2020-12-08 05:39朴燕宁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烈士墓连成骨灰盒

◎朴燕宁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临近国庆,各地新闻工作者都在积极做好相关主题的宣传工作。天津广播新闻中心《天津早晨》节目组制定了《寻访红色印迹》系列报道计划。一次有明确主题的采访就此展开。

一、对史料再度挖掘,从细节中获取信息

主题虽然已经确定,但对采访内容和角度并没有进行限制。可以说这是一篇给材料的写作。材料是什么?就是70年前解放天津,吾辈先烈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历史。

天津市烈士陵园位于天津市北辰区,每年都有不少记者来到烈士陵园采访,也播发过不少新闻报道,如何推陈出新?第一点就是要重新挖掘史料。与陵园相关的素材,记者都进行了收集,这个工作看似做了很多无用功,但在常见素材里挖掘新的新闻线索,这一步必不可少。

做完了关于场馆建设的信息收集,接下来要进行了解的是与采访内容相关的人。比如烈士陵园里的讲解员,通过信息化手段为陵园做网络建设的年轻人,还有曾经参与过烈士骨灰迁移工作的老员工。通过对人与物的信息整理和汇集,最终锁定了这篇报道的主要采访对象——当年58岁的顾连成,时任天津烈士陵园文管部部长,他当时在陵园工作已有整整36年时间。

顾连成除了本职工作外,他还自愿承担起一项特殊的工作,就是为无名烈士寻找亲人。采访中,顾连成透露,来陵园祭扫的群众很多,但大多单位组织在纪念碑前面宣誓,默哀,献花,然后去展馆听讲解。其实在烈士陵园,还有一处不起眼的地方应该好好关注。这就是无名烈士墓,因为无名烈士墓上所记载信息不多,因此普通市民到这里并不会过多停留。

通过顾连成的介绍,记者了解到在天津烈士陵园安放着1196个有名字但是大部分没有亲人的骨灰盒,在天津市烈士陵园广场东侧的无名烈士墓,安葬着2994具天津战役无名烈士骨灰。

当介绍到这里时,这篇新闻报道的思路已经逐渐清晰。4000多名为天津解放而牺牲的战士,即使没有留下名字,他们的故事也不应该被淡忘。顺着这条线索,最终选定了这篇报道主题《没有亲人的骨灰盒与没有名字的烈士墓》。

二、充分调动记者的“共情”能力

“共情”是这两年比较流行的一个词儿。共情(empathy),也称为神入、同理心,共情又译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等。“共情”能力,对记者采访工作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当记者与采访对象对话时,要对他表述的故事,有代入感,写作时,也要力求与受众产生情感共鸣。具体到这篇报道的采访对象,他不善言谈,但打动人的是他做了一件他不擅长的事儿,给烈士寻找亲人。为什么做这件事儿,他说就是因为心里想做。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眼中有泪。话闷在他肚子里,倒不出来,但职业敏感,你会感觉到他的内心一定有话说。因此这需要记者去引导,去带动采访对象表达内心。

采访中记者跟随采访对象走进安放了1196位烈士骨灰盒的纪念馆。走进这里,环境让人动容。与普通殡仪馆中的骨灰盒安放室不同,在这里,烈士骨灰盒上只有名字,没有照片。每个架子上只有骨灰盒,不像普通逝者骨灰盒上面有红色奠旗,有纸花,有灵牌……有各种家人想念的痕迹。这就是第一重冲击。第二重冲击来自这里面少有的特别醒目的一两个骨灰盒,上面有照片,有小蜡烛。这就让人自然而然地发问,为什么他们不一样?因为这些骨灰盒有亲人。于是找亲人有多难,找到亲人的几家是怎么辗转成功的,家属有什么故事,这样的线索就一点一点从采访对象口中问出来了。

此后到无名烈士墓采访。关于这个记载不多的墓碑,采访对象能说得也不多,但这时,就用到了此前看似无用功的那些资料收集。在资料里记者得知,这个无名烈士墓是合并了水上公园和红桥区烈士纪念碑下面的两处无名烈士骨灰。而很多人在多年前启墓迁移的时候都在现场痛哭。这位采访对象也是其中一位见证者。这个信息的回述,触动了采访对象打开了话匣。他回忆,当时大年初九,外面家家户户热热闹闹,炮声阵阵,他们天寒地冻地找到烈士墓穴,挖开地面,看到众多烈士遗骨排了好几层埋放于此。这样和远方红火热闹的正月爆竹一对比,现场好多壮汉痛哭不已。所以才有了报道中,“一支钢笔尖”细节,这都是能够让人“共情”的回忆场景。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这位采访对象顾连成,坚持多年为烈士寻找亲人。

三、结语

这篇报道,通过采访对象的回述,通过细节,展现人物内心的情感。这种情感穿越70年依然能够让人产生“共情”。采访中,常见素材内容背后时常蕴含新闻富矿。这也需要记者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去深挖有价值的新闻,将好的新闻作品呈现给受众。

猜你喜欢
烈士墓连成骨灰盒
军功章
可携带骨灰盒风靡日本
“请放心……”——写在2019年清明烈士墓前
无名烈士墓
快乐阅读
快乐阅读
连字成句
失踪的骨灰盒
骨灰盒传奇
莫斯科举行长明火回迁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