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中语文诗歌教学

2020-12-08 02:05:52王娟
魅力中国 2020年36期

王娟

(山东省肥城市湖屯镇初级中学,山东 肥城 271613)

引言:初中语文教学中诗歌的占比大,在考试中诗歌鉴赏也是重点、难点。初中学生想要学好诗歌鉴赏,教师就要从基础抓起,只有学生对诗歌有了清晰的认识,才能理解诗人所表达到情志,对诗歌鉴赏产生兴趣。本文对初中的诗歌鉴赏教学进行分析,探讨诗歌学习的重要性。

一、学生诗歌学习方面的情况及问题

作为初中阶段刚刚接触的新型问题,诗歌的学习在学生当中的具体情况和效果也是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征。首先,诗歌主要包含了古诗和现代的诗歌两个部分,这对于学生对于“诗”这个字形成的习惯上的理解造成了一种冲击。相比于小学时代所学的古诗,初中时期的古诗其学习难度完成了一次进化,这对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造成了一定的阻力。比如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一课中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该首诗文章篇幅较长,全诗一共64个字,与小学阶段一般古诗相比字数整整翻了一倍,对于学生的记忆和背诵造成了一定困难,而且全诗大量运用了文学典故(比如烂柯人等,)学生如果对于诗中运用的文学典故不能熟知于心,就很容易在学习该首诗的过程中不知作者欲说何词,从而对于整首诗的理解产生偏差。而诗歌的另一部分现代诗,这是学生进入初中以后刚刚接触到的新型文体,虽然其理解难度和文学典故应用程度稍浅,但是一般整体篇幅很长对学生的理解难度很大,比如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雨说》一课,这就是非常鲜明的现代诗,而整首诗篇幅较大,有数百以之多,而且句子韵律感极强,这对于学生的朗读或者背诵都是非常大的负担。同时,由于学生小学时代大多接触的是古代诗歌,在接触现代诗歌时,由于其不像古诗那样对仗工整,有押韵感,所以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甚至反感情绪,从而影响到诗歌的学习效果。

二、教师在诗歌教学中的具体措施

(一)分析研读诗歌时代背景,结合作者生平解读

作者所要描写的是当时的人物风貌,所要表达的是当时的所思所感,所以对诗歌的欣赏要从对作者和其时代的了解入手。比如,在学习和欣赏七年级上册第十五课曹操的《观沧海》时,首先要了解曹操写诗的时代背景。据《三国志》《武帝纪》和《田畴传》的记载,曹操写这首诗的时间是东汉末年公元207年,是曹操北征乌恒得胜归来时,途经河北碣石山时写下的著名诗篇。这首诗前两句“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虽然是写秋景,秋风萧瑟,草木摇落,但岛上树木茂盛,百草丰美,全无半点萧瑟凄悲之感,因为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恒时所做,所以没有凋衰伤感之情,反而表达一种昂扬奋发和雄浑苍劲的精神,也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又如,杜甫《春望》的写作时代背景是在唐玄宗天宝十五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作者身陷长安,眼看国破家亡,感时伤泪写下《春望》,写春无半点生机勃勃之感,满是国破家亡的悲哀。所以要想读懂和欣赏这首诗就首先要了解作者写诗的背景,才能把握主旨,体会诗歌精髓。

(二)读懂诗歌丰富意境为基,提升能力应对考试自如

我们学习和欣赏诗歌,不仅可以陶冶情操,开阔眼界,培养情思,对初中生来说还能应付考试。首先,做与诗歌相关的考题时要先定好诗歌风格,明确诗歌含义。诗歌的风格是由作者的生活经历和艺术素养所决定的,如曹操的诗歌风格或悲凉沉雄,或本色质朴,雄伟慷慨,或气韵沉雄,高远阔大;杜甫的诗沉郁顿挫,悲慨满怀,深沉阔大,或潇散自然,低回起伏,巧拙新陈,险易浅深,浓淡肥瘦,靡不毕具。根据作者时代背景确定好了大体风格之后,就要仔细研读词句,明确诗歌思想内容,或是怀古伤今,怀才不遇,或是热爱祖国,追求和平,或是藐视权贵,愤世嫉俗,或是惜春悲秋,恨别离愁等等。全部了解了诗歌内容之后再次回味确定风格,这样,诗歌的大体意向就可以明了了。其次,我们从大局、风格和意境上了解了诗歌以后,就要注意琢磨细节,选择正确答案。有些诗歌在题目里就有意境和思想,要学会琢磨。除此之外,在做题时要详细理解注释,在注释里有很多多音字词、生僻字词,这是诗歌里的难点,判断的时候要准确,选择的时候对意境的判断不能放大,也不能做偏,不能偏离诗歌本身的内容和意境,不能光凭自己的感觉臆猜,要紧贴诗意,准确判断。最后,要注意判断诗歌的类型和修辞手法,这类题目在考题中经常出现。诗歌类型从整体内容和意境入手来判断,修辞手法从词句细节来选择。

(三)通过书画活动来进行教学

书画是最能表达一个人的思想情感的方法之一。古人写诗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某种思想情感,画家画画也是为了向大家传达自己的内心活动。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同时也可以通过书画教学的形式来进行。例如笔者在讲授:《观沧海》这篇古诗的时候,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通过书画的形式来体现作者的内心情感,由于是让学生通过书法作品或者是通过画图作品的形式展示作者的内心情感,对学生来说新鲜感极强,因此同学们个个都积极的参与其中。笔者通过观察学生的作品,发现有一位同学画的最好,他画了一座高大的山峦,山的旁边有个瀑布飞流直下,显得十分壮观,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他还将作者画在了山顶之上,体现了作者的雄心壮志。通过一次书画活动让学生通过书画作品来展现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提升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结语

本文主要对初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意境欣赏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探讨,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发现,诗歌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对它的学习和欣赏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我们只有多读书感受其中的精髓,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颗热爱自然和生活的心,才能提高自身的诗歌欣赏水平,促进自身更为长远的发展,促使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工作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