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在医学教育中实施

2020-12-08 02:05:52苏灵尊
魅力中国 2020年36期

苏灵尊

(河南科技职业大学,河南 周口 466000)

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要求他们不仅具备医学技能,还要具备综合能力,可以很好地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沟通,对于病情要有自主探索能力和钻研精神。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多为知识理论的讲述,虽然可以让学生掌握知识点,但却无法帮助他们深入理解。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开始多样化,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医学教育中可以融入信息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一、什么是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是指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使教学的所有环节数字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信息化教学主要体现在教学理念的变化,如教学目的的核心由“掌握知识、传授技能”到“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教学过程的理念由“被动接受、支配学习”到“自主建构、创造学习”;师生关系的主线由“主导、从属”到“交互、协作”;课程的中心由“封闭单一、资源局限”到“开发资源,共享资源”。基于信息化的新型医学检验实训教学模式可简单描述为,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程重视技能的应用情景和情景中的应用体验;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以下几点优势:第一,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第二,降低生物安全风险,降低教学成本,保护动物、学生,爱护环境;第三,打破时空限制,实现个性化、泛在化教学;第四,实现理实一体化,产教融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

二、信息化教学在医学教育中实施的背景

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医学人才的需求标准更加专业化、多元化和综合化。如何将医学生培养成为兼备临床思维、科研精神、自主探索能力、良好沟通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摆在医学高等教育面前的重大课题。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多侧重于医学理论知识的讲述,学生在规定的课堂时间被灌输大量的知识点。该种模式下,虽然能起到知识大量传授的作用,但是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创新性与自主性的培养。同时,对于抽象复杂的医学基础知识以及综合性强的临床知识,若是生硬灌输,学生易“囫囵吞枣”从而无法对知识点融会贯通。同时,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个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如今,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兴教学形式的出现更是掀起了“互联网+”的时代热潮。医学高等教育是否能顺利登上信息技术的“火箭”实现自我发展,这对众多医学教育从业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大数据背景下,将信息技术优势与医学高等教育相结合,在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上不断进行调整,对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三、信息化教学在医学教育中实施的探讨

信息化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是创新了教学管理模式,增加了教学途径,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等。在我国的大力推动下,各高校在信息化教学中由原有的“摸着石头过河”到现在的小有成就,通过不断实践,高校老师发现融入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的医学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多数为单一的讲授模式,学生长期在枯燥的学习中逐渐失去对医学的兴趣。因此,加入信息技术可以拓展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他们自主探索能力。此外,由于高校对信息化教学的投入不够,导致信息化教学的视频录制及相关平台的维护不够及时,很多老师受到相关影响忽视了信息化教学的内容本身,多数选择形式教学。因此,信息化教学的优势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再次,很多老师需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充分明确其应用途径及作用。信息技术作为老师授课的辅助手段,它只是知识的载体和表现工具。因此,高校老师在应用的过程中要稳扎稳打,将该辅助手段用在刀刃上,切勿完全依靠信息技术教学。对于信息技术打造的平台,可支撑学生在线学习、完成课后作业、测评考试成绩等。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平台,学生可以自由的获得教学资源,随时在线学习。

总结:综上所述,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更好地提高高校的医学教育,老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引入信息化技术来帮助学生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多媒体等技术手段来实现无实物教学,利用视频、虚拟仿真软件等演示解剖或其他试验过程,让学生清晰直观的感受医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