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深圳 518000)
2020年春节临近时分,中华大地迎来了百年不遇的一场劫难——肺炎疫情。笔者身为大专院校的一线教师,亲身参与这拜年不遇的重大变革与调整,由课堂教学转为网络教学的过程,既带给了我们痛苦,也带来了一些收获。也就是说,网络教学既有不足的一面,也正因为这次疫情,它对于我们学校开展网络教学带来的一些机遇。
网络课堂虽然也跟教室一样,我们都可以在腾讯课堂、腾讯会议和雨课堂等形式实现跨空间的教学,但是,很明显,教学和学习的效果肯定没有在教室好。师生之间比较陌生。虽然可以视频,但是师生之间跟看电视差不多,师生之间不熟悉,可能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达到相互了解的程度,这对于教师来说,比较影响其教学的质量,对于学生而言亦是如此。
学生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小学生,其实有没有人监督还是不同的。可能大学生会比中小学生更自觉一点,但是同样需要老师的监督和指导。大学生由于缺乏老师的近距离的指导和监督,放任自由的可能性更大,因为他们成年了,一旦觉得这个网课无聊,他干别的事情的几率更高。所以,在教室即使不受老师的约束,也得看看其他同学的情况,而独处一室的时候对于不自觉的学生而言可能是个灾难。
长期的上网课,第一是得盯着电脑或手机,第二没有下课的概念,即使下课了,也还是缺乏空间去放松身体。很多学生尤其是课程比较多的学生,一天可能坐在电脑前10个8个小时,下课了还是盯着手机,跟朋友聊天或者看朋友圈抖音什么的,等于一天到晚都盯着手机或电脑,视神经很疲惫,视力下降很快,又没有了体育课,或者没有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体育锻炼打卡,身体素质下降很快。
这也是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间,教育部首次明确要求高校利用网络开展远程教学。此后,各大中小学校纷纷出台推迟春季学期开学以及开展网络教学的通知。随之,一个难题也摆在了学校教务部门的面前——所谓的“网络教学”,究竟该如何开展?以往,由于惰性或其它原因,言及网络教学,大部分教师有可能会选择避让。这一次由于肺炎疫情,逼迫教师走上网络教学的道路,并且没有其它选择。除少数教师极少部分课程具备网络教学的条件,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是在一无所有的基础上开始筹建各自的课程,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教师们从挑选平台、安装软件,到充斥内容,测试调整,一样一样的学,一样一样的做,一遍一遍地试,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不敢怠慢,因为责任重大。只至开始神经质一般、又如同一个初上讲台的年轻老师,兴奋而又怯生生地讲了第一回网课。从某一个角度讲,教师们得感谢这次疫情,这次疫情让我们别无选择,它大大推动了我国网络教学的整体进程。
不可否认,现在大部分教师还是本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讲授为主,特别是在教室里授课,讲授仍然是主要的方式。然而,这次的网络教学却颠覆了这一方式。这种现状要求教师思考新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所以,我个人的经验就是上课走流程:直播,在线阅读教材,学习速课,案例分析讨论,课堂练习作业。总之,得让学生有事可为,并且有所收获乐而为之。在教室里上课,教师的主观性很大,讲授的时间绝对是主要的,网络教学必须要颠覆原来的习惯,只有不断改变教师授课的形式即改变学生吸取知识的方式,学生才有兴趣参与,否则一切都是白费。我的课堂有阅读网络在线教材时间,为了监督学生是否真的看了书,教师可以提问相关内容,没有看的绝对回答不出来;我的课堂有学习速录课程环节,就是主要的几个知识点,教师也可以提问检验学生是否学习了;还有直播讲课,教师可以回顾上周的主要教授内容,可以讲解看教材及学习速课后仍存在的主要问题,直播是有效连接前后各个环节的关键,总结和拓展,非常关键的步骤;另外,还有每课一练作业,要求在课堂内完成;还有案例分析讨论,分组讨论,集中一个主要的观点,教师再根据各组答案讲评,计入平时成绩,本人发现,这个案例分析讨论网络的课堂比在教室里做得还好,组长很负责,人人都有观点。
以前上课,都比较传统,除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进度表和教案以外,没留下什么东西,而这次的课程网络化建设,等于是系统地储备了一个更大更全更丰富的课程资源库。比如录速课。很多教师应该都和我一样录制了速录课程(微课)。这个速课,是个好东西,它可长可短,我们一般就一个知识点录一个,这样很清晰,很便捷。每个重要的知识点,基本都是15-25分钟,想啥时候用就啥时候用,抽调出来即可。并且,即使在今后恢复正常教学,教师也可以随时调出速课,让学生学习,减轻教师授课的压力,转换课堂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会更好,并且学生可以重复听取,不懂的可以再听一遍。还比如课堂练习题。我每次课都出10道题给学生完成,这样我的题库就有几百道题,这个对于学生掌握知识以及考试都非常实用,甚至今后的期末考试,我可以直接在平台上测试,能节省很多时间成本。
我们是高校的教师,教授的对象是在校大学生,我们的知识很少能产生其他的社会效应,也就是说社会人士极少能从我们的知识当中受益。而这次的网络授课平台的搭建,可以把我们的知识储备起来,放在网上,为社会的相关行业的人士也有机会可以学习。比如,我教授的《保险学》,这个对于保险行业的业内人士可以去系统的学习,增加他们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并且,对于广大的社会家庭非金融人士而言,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对于社会非金融人士,他们的保险知识大部分来自于保险业务人员的告知,但是绝大多数业务人员的保险理论知识也是支离破碎的,而我们的课程却是丰富很多、全面很多、专业很多。所以,有了网络教学平台,我们高校可以提供更多的社会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