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在高职《林业概论》课程教学中的探索

2020-12-08 02:05:52刘微孙冬青宋传玲
魅力中国 2020年36期

刘微 孙冬青 宋传玲

(大兴安岭职业学院,黑龙江 加格达奇 165000)

高职院校是我国培养各行业职业技能人才的摇篮,众多高质量人才从这里步入社会,德育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课程,必须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并且明确在高职院校中开展课程德育建设的总体方向和主要任务[1]。

林业是关系生态环境保护的公益性事业,肩负着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使命[2],“科教兴林、教育为本”是林业类院校的办学战略思想,培养的人才大都与林林业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相关[3]。

一、高职《林业概论》实行课程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当代高校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逐渐多元化,复杂化。受到多种网络思想的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也出现多样化的趋势,当前的高校教育往往忽略了学生文化涵养、意志品格、政治素养等方面的锻炼和培养,所以,他们更加需要老师们精心的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4]。

《林业概论》是森林防火指挥与通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提高本专业学生林业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必修课程。在课程设计中,可以融入大量德育内容,如:保护生态环境,爱国爱党情怀,敬业精神,艰苦朴素、默默奉献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林业教育的有机统一。

二、高职《林业概论》课程德育教育的实践途径

(一)提高专业教师的德育水平

教师自身要提升德育教育的育人能力,既要多方面学习专业知识,丰富德育素材,又要言传身教,修身立德,增强课程德育的亲和力和说服力,在保留自身课程知识特点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保持同向同行。

(二)明确德育教育的教学目标

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德育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育人功能,深入发掘高职《林业概论》课程的德育教育资源,使学生在学习林业专业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深化课程德育教学内容

1.将当代“林业精神”融入课程教学。林业研究学者和林业工人艰苦的工作环境和辛苦的劳动锤炼出林业人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在林木种子与苗木培育、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人工植被调控技术、森林可持续经营等章节,可以将“林业精神”作为切入点,将德育教学贯穿于专业课程中。

2.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课程教学。

在《林业概论》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按照林业工作者企业员工行为规范来要求学生,仿真实际工作进行模拟训练,引导学生遵守职业规范,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及责任心,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未来学生对岗位、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3.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教学。教师可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深刻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内涵[5]。

(四)丰富高职《林业概论》德育教育的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是德育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的重要方式。教师透过案例教学将家国情怀、价值观念、职业道德等融入课堂,以便让学生悟得正确价值观。例如,利用塞罕坝精神、林业精神、林业知名学者,近代爱国将领冯玉祥获得了“植树将军”的美誉等案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激发学生养成优秀传统文化传统传承的意识。

2.视频教学法更直观地将德育元素带入课堂。利用视频资源将树木正直、坚韧、向上、奉献的精神,林业工作者艰苦朴素和默默奉献精神课堂,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3.实践锻炼是检验课程教学成果的最佳途径。适当增加学生实践锻炼机会,可以有效地把德育教育融入其中,也是检验课堂教学成果的最佳途径。例如,以志愿服务活动为媒介,强化实践锻炼。带领学生们参观林业建设基地,激励学生将远大抱负落到具体的实践探索中。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运用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启发引导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林业概论》的德育教育改革顺利完成。

三、高职《林业概论》课程德育的实践成效

专业课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将德育内容融入其中,也是自我学习和提升的过程。作为当代教师,要把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统一起来,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所在,处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让学生们对林业人默默奉献、艰苦朴素的精神有深刻的体会。通过典型案例,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文化传承的自觉性,在凝聚共识和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弘扬林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将凝聚中国力量应用到林业发展之中。

四、结语

通过课程德育教育的改革,让学生们知道林业专业的神圣性,不可唯利是图,更不能全然不顾自然的生长规律,盲目砍伐、盗取,保护青山绿水就是保住了金山银山[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