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秋
(江西抚州临川旅游商贸学校,江西 抚州 344000)
高中语文思维具有广泛性特征,一般体现在人文性及工具性方面,语文思维同时会映射其他学科。语文也是一门生活性很强的学科,在平时的生活中处处可见语文知识的应用,教师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引导学生正确积极思考。
语文学习中,同一问题往往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问题也有不同的见解,所以需要展开课堂讨论,在这个讨论环节必须强化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以此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其思维的发散。在这一讨论环节,学生会有不同层面的思考,同时对于问题思考的教育也呈现多元化方向,促进思维局限性的打破,全面拓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高中语文思维还呈现出渗透性特征。语文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而其呈现出来的艺术性往往透过人们的实际生活展示出来,并且在其他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部分教师认为学生语文能力的高低是从语文知识是否丰富的层面上体现的,而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显然忽视。课堂教学环节,也没有尊重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地位,知识的传授也是单向的,学生的思维根本没有得到有效训练。
对学生语文思维的独立性培养不注重。过分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能力,导致学生将注意力放在自己想法的表达方面,面对不同的语文问题,无法保障每次都认真思考,对于学生独立性语文思维的养成十分不利。
高中学生语文思维的有效养成,离不开丰富有效的语文教学手段的支持。但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干扰,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是提升学生的考试分数,所以很多教师将考试大纲作为教学指导,教学方法单一机械,以考试分数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如此一来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十分不利。
教师是学生成长和发展道路上的引导者,教师自身的素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此,高中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就必须保障教师自身的语文思维能力是过硬的。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累积情况,还需要注重自身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保障学生在提升语文学习能力的同时提升语文思维。例如学习《荆轲刺秦王》这篇文章的时候,整篇故事发生在久远的战国时期,再加上文章的生僻字较多,所以想要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顺利培养,教师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好自己的语文思维,并且将其有效地融入到教学中,引导学生全方位了解整篇文章主旨大意的同时也逐步形成自己的语文思维。
促进高中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情境教学法是不错的选择。教师应该灵活运用该种教学模式,在全方位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实际教学过程中创设出合理的情景,并且设置好相应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顺利学习整篇课文。在此过程中,学生主体的地位被充分尊重了,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也更加积极地回答,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良好的语文思维。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优势,为学生营造合适的教学情境,播放一些与荷塘月色有关的歌曲或者视频,供学生自由欣赏,在恰当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沉浸在其中,充分感受到《荷塘月色》这篇文章作者要抒发的情感。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应用也能够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优势明显,不仅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传统语文教学往往是教师占据主体地位,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无疑限制了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为此高中语文教学中需要恰当地选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此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生活性很强的学科,透过生活讲述语文往往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深入挖掘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契合点,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生活化语文资源,让学生深入观察生活,感受语文知识的现实意义,强化对语文知识的认知,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所在。
高中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做到因材施教。恰当运用鼓励对策,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促进其语文思维高效培养起来,并且提升其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中强调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语文学科的教学需要,广大一线教师一定要积极迎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本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展开语文教学,运用更多新型有效的手段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提升语文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