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仕波
(重庆市涪陵高级中学校,重庆 408000)
信息技术对当代教育理念、教育防水滴的影响较大。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化学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及信息社会责任。将信息技术融合到高中化学教学中,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特别是在当前新冠病毒疫情控制的环境下,网络教育为学生提供了诸多学习资源,为了提升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更需要增强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使学生更好适应“互联网+”环境下教育模式,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文章将根据当前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模式的新路径。
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丰富课程教学的内容,以生动、直观的模式呈现高中化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化学知识理解能力。特别是当前受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影响,学生长时间在家学习,需要通过网课的形式学习新知识、复习旧知识。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素养培养,能够增强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具备一定的信息意识,能够灵活应用信息技术学习化学知识,对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化学思维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高中化学教学多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关注不足。但是实际上高中学生的化学规律掌握能力、思维能力,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整体学习的能力。
化学思想、化学精神是学生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能够使学生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保持批判性思维、客观严谨的学习态度。高中化学思想中能量守恒定律、量表质变思想等,均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思考,在对比的过程中分析,归纳化学规律。
高中化学课程中的信息素养培养,当基于学生的特点、化学教学的内容等合理设计,巧妙借助“互联网+”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化学知识理解能力[1]。教师需要充分把握化学学科的教学知识,且通过教学设计,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化学知识体系,应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及信息技术素养。
课程教学设计当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化学知识,清晰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2]。教师需要立足于教材,明确教材的内容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融合课程理念,把握化学学科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及价值观念。教师可以使用微课教学指导,制作微视频,以10分钟为宜,指导学生学习相关的化学知识,使学生对本堂课程的重点与难点知识有所了解。在课堂指导中,教师则可以根据化学知识适当拓展内容,以相关链接导入的方式,帮助学生扩展视野。融合化学探究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
化学知识有限,但是探究与思考的范围无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需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3]。充分应用信息技术,保持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实验的过程。很多高中化学试验也具有复杂性、危险性特征,使用信息技术科安全予以呈现。比如在讲解“稀硝酸与铜反应实验”期间,教师则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应用平板电脑观察反应生成无色的一氧化氮,而后将氧气加入其中,指导学生观察气体颜色的变化情况。通过智能技术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细致的观察实验现象。
高中化学教学当以学生为中心,巧妙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学科思维、化学核心素养,转变单一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情况[4]。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学生更多的潜在能力。化学渗透于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指导其学习化学知识,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联。
信息技术时代下,学生信息资源获取的方式不断增加。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学习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内容期间,则可以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基本营养物质有哪些吗?在营养物质匮乏的情况下,对我们的身体会产生哪些影响?”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此基础上,可以融合学生生活继续提问“同学们,你们今天中午吃的是什么?”等问题,米饭、蔬菜等均与学生生活相关。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任务,比如可以组织学生通过互联网检索、查找书籍资料等等多样化方式,通过百度等等渠道,了解“有甜味的都是糖吗?”、“淀粉、纤维素是糖吗?”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蛋白质、纤维素等对人体的影响,探究糖类与蛋白质的反应特征等。在学生课程知识学习完成之后,可以组织学生继续探究,制定生活中的健康饮食计划,真正发挥化学教学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使用,可增强学生的化学知识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构建理论知识体系。在信息技术辅助下,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化学实验中变化,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化学教学的整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