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波
(福建省惠安开成职业中专学校,福建 惠安 362100)
引言: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出现无法真正理解信息化教学设计,缺乏对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同时,由于不适应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忽视了在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优势,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还需要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与专业素养,使其主动参与信息技术的学习中,提高信息化教学的质量。
信息化教学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其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丰富性与时代性,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下,教师需要通过多媒体等科技手段,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在教育中融入现代理念,建立新的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信息化的教学方式,丰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资源库,有效节省教学的时间与空间,提高教学质量[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媒体教学,将其作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与手段,实现从数据库到接收者之间的有效传递,教师需要精心选择媒体教学,充分发挥出优化的教学效果。有国外大学做了相关实验,根据实验表明,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需要与媒体技术互相配合,而不能只追求媒体教学的技术性,需要调节好现代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关系,以优化组合和最优决策的原则,选择适合的媒体教学方式。从大体上说,媒体教学的信息需要满足两点要求:第一,需要与教学内容重叠。第二,需要与师生之间的认知结构相重合。只有满足以上两点,才会成为教学中的有效信息。由于媒体教学具有多样化的特点,需要优化组合后,才会发挥出最大作用,其决策依据的公式为媒体选择概率=媒体功效/付出代价,因此在选择时,需要注重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优势,综合考虑后选择正确的教学资源,从而实现共享网络资源。
教师正确选择教学媒体在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中十分重要。第一,在力学课程中,当讲述力的平移定理中,可以应用试验录像,解决微观抽象性的问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力学理论。第二,在地基与基础施工课程中,当讲述“基坑降水”的知识时,可以通过相关的动画课件,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复杂的动态流程。第三,在建筑构造课程中,当讲述“屋面构造”的知识时,可以通过施工视频,让学生感受现场的环境,解决无法亲身经历的遗憾。第四,在测量课程的教学中,可以使用仿真操作软件,解决实训基地少的难题,扩展学生学习新技能的途径,突破时空的限制。媒体发展具有多种渠道,其中包括QQ交流、网络搜索、学习辅导软件,有利于学生安排计划、收集资料、解决疑惑等活动,使其自主性学习。第五,在建筑识图教学中,可以在导学软件中加入知识提纲导航,以动画的形式将建筑剖面图的形成方式展现出来,通过电脑三维建筑模型,有利于学生研究建筑构造,可以为其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与保障,获得明显的辅助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多关注信息化筑龙网、大赛网等优秀网站,集众家之所长,收集良好的信息资源,促教助学,丰富教学积累[2]。
信息化教学的中心思想就是以学为中心,通过系统的学习方法,整合信息技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需要运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方案,优化教学过程。信息化教学的指导方向是构建社会主义学习理论,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知识体系,遵循以学为中心的基本原则,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其提供海量的信息资源。在设计学习活动时,需要考虑“问题解决”和“任务驱动”,注重“协作学习”的方式。由此可见,教学过程中的设计,是信息化教学的核心设计,重点内容就是学习任务,完善教学设计的内容。
在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教学中,实训课程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完成理实一体的专业课程,其主要目标是为学生日后的顶岗实习做准备,提高专业的核心能力,更好地适应就业岗位。在职业教育中,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学方式提供了便利,丰富了实用的教学环境,其中最为典型的应用就是计算机网络教室,主要涵盖了三个方面,分别是网络教学支持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教学信息资源系统,为计算机网络教学提供技术支持,实现外部设备与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师需要指导与监控学生的学习,准确记录学习的成果,并且教学评价。例如,在建筑CAD课程中,当讲述“建筑施工图绘制”时,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教室的功能,更好地应用CAD软件和教学广播软件,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共享建筑图和电子任务书。
在互联网的基础上,网络教学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全方面的服务支持,具有众多的软件系统,其中包括课程工具、课程开发、用户管理、评价管理等。例如,在建筑识图的课程中,通过建筑识图实训评价软件,可以扩展课外识图的范围,培养学生的建筑识图能力,通过模拟真实情景,增强学生的岗位技能。
结论:综上所述,在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信息化教学中,教师需要跟随时代的脚步,使用移动学习和网络学习的方式,打破传统的时空障碍,积极探索教育的新形势,提高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