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优化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2020-12-08 02:05:52张吕
魅力中国 2020年36期

张吕

(江西省鄱阳县柘港乡云湾小学,江西 上饶 333100)

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凝炼含蓄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倍受人们的喜爱。它以极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它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价值不仅在于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

课前准备分为教师备课和学生预习两个方面。教师备课时,首先要准确把握学情:学生朗读古诗的能力,诗人及古诗创作背景,学生既有的学习方法,自学能力等等。学情的把握为教师课堂教学预设重难点提供了现实依据。我在执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时,了解到四年级的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他们也已初步具备了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的能力,但对于准确理解诗意和体会惜别之情上仍有一定困难。因此,我把本课的重难点定位解诗意、悟诗情。以学定教,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这样可以避免我在课堂上多讲,重复讲,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学生充分的课前预习需要教师细化预习作业并逐项落实,有时还要辅以方法上的指导。如果老师只留“大家回去预习古诗”这样的作业,学生不明确预习目标和方法,回家无从下手也不予重视,最终致使课前预习流于形式。我的做法是细化预习作业:1.自学生字后将古诗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画节奏线。2.用看注释、看插图、查资料等方法理解诗意,把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标注。3.了解古代送别诗的写作背景。要求:所查资料记录在积累本,读古诗后家长签字。作业检查可在课前,也可随堂检查。这样一来,学生明确了预习什么,怎样预习,囿于检查,思想上也重视了。预习效果就明显提高了。经过实践,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可以将古诗读正确、读通顺。他们查阅了李白、孟浩然的生平简介,有的同学还查到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每个学生都带来了一些预习中解决不了的问题。这种做法解决了学生“学什么”的问题。带着问题学习,学生才是主动学习。从老师这方面讲,学生自己能解决的让他们自己解决,像自学生字,自读古诗。自己解决不了的,在课堂上集中解决。由此,为课堂教学节省了时间,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了解诗人和创作背景以加深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古诗教学一定要重视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生平事迹,他所处的时代特点,他的创作倾向,他的作品的风格特点等。如果能将古诗与作者、创作背景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最短的时间理解古诗的内容,把握艺术手法等。将会使小学生更深刻地领悟诗中感情,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喜欢听故事是小孩子的天性,在小学生的心中,听老师讲诗人的背景就等于在听故事,讲解作者以及写作的背景,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比如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他写《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背景是: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也就是安禄山叛乱的第二年六月,李白从安徽的宣城来到了长江边上的庐山,一直呆到了这一年的年底,才奉永王李磷之召下山,在庐山上度过了夏、秋、冬三季,一共写了二十四首诗。此时他已经离开长安整整十个年头了,在这期间,他体会到了从天子近臣到江湖文人这两种社会角色之间的巨大差异,也饱尝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世态炎凉,但是李白却丝毫没有向世俗低头,更不会趋炎附势,他在酒中求道,山里作乐,通过描写大好河山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诗人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手法,再现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于是写出了《望庐山瀑布》。

三、健全古诗教学的课堂评价机制

在课堂中,教师有许多需要考量的问题,很难时刻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因此会有学生因教师“没有选他回答问题”而对这堂课产生抵触情绪情况的出现。这些情况会极大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学生对于“当小老师”这样的活动报有着极大的热情。那么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同样可以调动起学生的这种热情。在课前,我们对古诗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分出一个目标不同层次的要求,并在课前对相关要求和学生进行沟通。在课堂中可以提供同桌(小组)交流、同桌(小组)互测的方式,让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情况进行自评和他评。如“能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这一目标,可以将其划分为“能想到诗中描绘的画面”“能想到符合古诗情境的其他画面”“能说出想到的画面”“能用通顺的语句说出想象的画面”等这一系列的要求。要求确定要以教学的重难点及学生情况为依据。学生在课堂之初就对本堂课自己应达到的要求有了心理的预设。在进行自评和他评前,学生首先要进行自己思考:诗中描绘了什么画面、我能想到什么画面,然后才能判断他人回答的情况如何,最后根据师生交流对他人的回答情况进行评价。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积极地进行思考,通过别人的评价也能够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互相督促中加深对古诗的认识和兴趣。

正如专家所说,高效课堂是一种理想的课堂,是当今课改新形势下,广大中小学教师追求的一种课堂。构建高效课堂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我们解放思想,不断学习和探索,为广大学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