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2020-12-08 02:05:52王俊峰
魅力中国 2020年36期

王俊峰

(河北省霸州市胜芳镇民强小学,河北 霸州 065701)

一、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通过对小学生学习口算的积极性的调查数据来看,对口算教学抱有积极学习态度只有百分之六十左右,积极性一般,且只是为了应付老师交代的作业任务的就有百分之三十左右,还有百分之十的学生对口算教学根本没兴趣,甚至表现出厌恶的情绪。而有些小学老师在平时也没有对学生的口算练习起到良好的监督和促进作用,只是按部就班完成教学任务,这就更削减了学生学习口算的积极性。

(二)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

因为每个学生在上小学前受到的学前教育各有不同,再加上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和不同家庭的教育模式,使得学生在学习口算的时候表现出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因而掌握的口算程度也不同。然而很多小学老师在口算教学的过程中没有重视这种接受程度与练习能力的差异,使得一些掌握口算能力较好的学生即使完成了作业也没有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而掌握口算能力不好的学生又出现拖延作业的现象。

(三)口算练习的方法掌握不当

由于大多数的数学老师都在给学生强调笔算的重要性,这就造成了学生即使在练习口算,也会将笔算运用到其中,使得学生的大脑承载的负荷加重,要解决的问题也被复杂化,这种借助笔算的方式很容易遏制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不利于学生对口算技巧的掌握。另外由于老师在进行口算教学时,常采用传统的口算练习题、练习的小卡片或者是口算实物工具等形式让学生进行口算的训练,这种方式只会给学生造成视觉上的疲劳,加重了视觉的负担,并不能增强学生的口算能力。

(四)口算教学的评价与反思不当

目前很多数学老师对学生的口算能力进行测试后,没有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每一位学生的口算能力做出正确的评价,仅仅只是给每位同学打一个分数,这并不能对学生的每一个学习的阶段都做出正确的评价,分数的高低也会影响学生对口算教学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另外学生在口算练习后,也没有对练习的结果进行反思和分析,老师也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只是盲目的练习和测试,最终就使得口算的收效甚微。

二、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的解决策略

(一)增加学生的积极性

选择贴近小学生平时生活的口算题材,增强学生对口算学习的积极性,寓教于乐,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口算的过程中充满激情和乐趣,同时激发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得学生们能主动投入到口算教学中去,从而增强学生们的口算能力。

(二)针对性的口算训练

数学老师要根据学生们对口算学习和掌握能力的不同,采取针对性的口算训练模式。把口算能力较强、一般、较弱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根据口算能力的强弱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这就便于不同口算程度的学生提高各自的口算水平,从而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的效率。比如说对于口算中一位数乘以多位数的计算,这方面较弱的学生可以针对性多做一些例题。

例如:请口算以下习题:

4×10=(40)5×100=(500)6×1000=(6000)

在这些例题中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多位数的第一位都是1,而后面的都为0,我们知道0乘以任何自然数都为0,因此在计算时就可以只计算一位数乘以多位数中位数最大的那一个数,然后多位数后面有几个0,就在所乘的积后面加几个0。因此4×10就可以先计算4×1=4,然后在后面加个0,即为40,以此类推,5×100=500,6×1000=6000。

(三)科学的口算练习方法

在进行口算练习的过程中,数学老师要注意方法选择的科学性与适用性。首先要选择多样性的口算练习方法,加强动手能力与大脑思维的合作,让学生在实物的操作中发散抽象思维,增强学生大脑思维的灵活性。另外还要强调老师与学生、学生同学生的之间的互动协作,同时还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形成良好的氛围,有效促进口算学习的进度。

例如:练习题1.请各位同学动手使用小棒计算出30×3等于多少。这时肯定会有学生提问老师:30×3是什么意思,老师就可以告诉学生这是3个30相加的意思,并指导学生将小棒摆出3个30相加,从而对这个算式进行计算得出30×3=90。

(四)正确的评价方法

在小学数学口算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及时评价学生的口算成果,采用正确的评价方法,及时反馈问题,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还要不断完善评价机制,策划多种形式的口算测试或者口算竞赛,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要予以奖励和表扬,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要及时帮助其发现问题,找出缺陷,予以改正。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中,口算教学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阶段。因此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们要着重这一模块的讲解与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口算的方式方法与技巧,增强学生的口算技能,增强学生大脑的灵活性与记忆力,为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