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江
(重庆市涪陵十七中,重庆 408109)
其实追溯分层教学模式的起源可以发现其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就已经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论,其本质就是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不同的差异,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但是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法却仍旧存在着一些细微的差异,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包含在当代的教学体系当中的,并且被广泛应用在学习课堂上。
分层教学模式的出现是如今教育发展的必然,如今教育发展的现状就是教育工作逐渐形成了一种体制化,目前教育将培养人才作为第一需求,而分层教育模式应用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当下人才培养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从中可以体现出来节约人才的思想,否则如果对那么处于第三等级的学生不给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多次辅导,任由他们自由发展,那么就会造成教育的不公平现象,所以分层教学法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当下教育的民主性,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发展趋势。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就是为了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并且同时也能对老师的巨大工作量进行减轻,所以老师就要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数学水平对他们进行合理的分层,在分层之后老师就可以根据不同层的学生的掌握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这个层次的划分也不能够仅仅就依靠学生的成绩,还需要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等等,比如说如果班里的几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成绩相差不大的话,但是考虑到他们的性格特点就可以让他们最好分散开来,可以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这样也非常适合老师的管理,让老师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来,花费更少的时间去维持班级纪律和处理一些和学习无关紧要的事情,虽然将这些调皮捣蛋的学生放到比他们等级高一点的层次当中可能对学生的听讲来说有着一定的难度,但是可以充分利用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好胜心的特点,让他们和学习比较认真的孩子放在一起,由于这个竞争环境十分激烈的原因,这些调皮的孩子也会逐渐热爱上学习,变得更加努力的学习。除了上述提到的分层的考虑,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状况,千万不要让学生感受到分层之后所带来的差别对待的感觉,对于那些掌握程度比较差和成绩不是十分理想的学生来说或多或少处于较低的层次中难免产生一些自卑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老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也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并且在层次划分的时候也要考虑到这一因素,并且高中时期政使学生处于叛逆的时候,所以老师也必须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和帮助,让学生也从内心中可以感受到自己并没有被放弃,仍旧被老师在重点关注着。
应用了分层教学法的高中数学教学一定要体现出来强烈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教师应该根据划分的不同层次来选择各自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不同的层次的学生要设立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对其学习效果进行检查的模式。实质上,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目标的制订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在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教学内容时一定要充分考虑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遵从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听得懂的原则,并且每一层此的学生在完成了本层次的教学内容任务之后都需要取得一定的进步,这样才能体现出来分层教育法的价值和作用所在,并且也只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更加充满动力。
由于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内容的掌握程度不一样,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也会不一样,所以老师在对学生的课后作业或者一些其他的教学任务进行布置的时候也一定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保证布置的这些作业都在学生的可承受范围之内,而没有超出学生接受的极限,对于那些层次较高的学生可以给他们的作业难度适当提高,作业量也适当加大,这是因为他们具有完成这些任务的能力和水平,但是对于那些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就可以适当减少他们的学习任务量,先去对课本知识进行理解,但是也要让学生可以保证按时的完成作业。
教师应该以每节课的课程知识点为教学的重点所在。例如,C层次的学生可以先鼓励他们进行自我总结,这样可以先发掘这些学生身上存在的闪光点,增加这些学生的自信心,对于B层次的学生可以对上述总结进行适当的补充来检验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效果,最后要让A层次的学生再次进行补充和完善。
总而言之,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深入发展,分层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老师的青睐,并且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下教学的开展,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模式很好地适应了当下的潮流。老师在分层次的时候要足够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和能力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营造一个更加利于学习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可以更好地发展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