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2020-12-08 02:05:52杨周
魅力中国 2020年36期

杨周

(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第三中学,广西 百色 533400)

初中德育工作是一种面向广大初中生,以培育学生思想品德素质为核心的教育活动,是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必要方法。从当前德育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当前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效果与时代要求、现代德育教育要求有着很大差距。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提高初中德育工作效果,就需要教师改进教育方法,打造灵活高效的教学课堂,改变单一化的教学模式,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本文将着重就教师如何抓好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进行探讨。

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理解学生

理解学生才能切实明白学生的问题所在,深入学生,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得到学生的信任。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与丰富的知识征服叛逆期的孩子,要暖化他们,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明白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那样的烦恼,为什么总会出现一些不合时宜的言行。这时,老师就要做一名好医生,时刻关注学习者的发展,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对症用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如我国最著名的医师华佗一样,他总是能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疗法,使患者康复。

二、组织德育主题班会,完善德育管理

主题班会是落实初中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接受度较高的德育素质培养方法。在以德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当中,教师需要将品德教育作为核心内容,充分考量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鼓励学生就德育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同时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协作,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在师生互动当中完善学生道德品质。在主题班会活动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制定品德标准,并要求学生在学习生活当中严格依照标准形式,加强自我教育,明确自我要求。当然教师也可以抓住班会契机,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以及心理状况,及时了解并分析学生学习成长中的问题,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教师除了要抓好德育主题班会,加强德育渗透力度之外,还需要对德育管理工作进行改进,尤其是要科学制定德育管理制度,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约束与规范。在德育管理制度的制定方面,需要充分考虑学校、社会现实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侧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引导,增加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比如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标准、思想品德素质评定规则等等。教师要让学生遵守有关规则和规范,自己也要以身作则,对自己严格要求,成为学生学习效仿的榜样,降低德育指导的难度。

三、重视团体辅导作用,提高德育质量

团体辅导是初中德育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是完善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学生德育辅导效果来说有着重要意义。团体辅导的含义是在团体情境之下所开展的创新性的心理辅导形式,把团体作为辅导对象开展科学高效的教学活动,既要求团体当中的每一个人进行学习,还要求各个成员加强互动探讨,实现共同发展与进步。团体辅导应用于初中德育工作,既可以对当前德育工作中的问题进行解决,又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建立互帮互助和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为保证团体辅导在德育教育当中的顺利落实,首先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既要成为德育教育的组织与引导者,也要成为学生的伙伴,鼓励学生结成互助小组,让学生在团体交流与互动当中解决德育问题。教师可以成立团体辅导小组,收集学生在学习生活当中存在的思想和心理问题,同时鼓励学生主动表达各自的困惑和成长中的烦恼,以便通过团体辅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有关问题,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在面对各种问题时能够秉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四、开展内外互动德育,构建教育合力

德育工作是初中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这项工作不仅是学校的责任,还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社会方面的广泛参与。这是因为初中生的成长发展处在一个大的社会环境之下,涉及到学校、家庭与社会环境,可以说影响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要素来自多个方面,这就需要教师突破狭隘的德育教育观,注意用好学校教育资源的同时,加强内外互动,赢得家庭以及社会多方力量的参与与支持。教师要定期和家长交流沟通,并借助网络平台和家长保持密切互动关系,得到家长的配合,同时提高家长的德育教育素质,在家校互动当中保证德育工作的完整性。例如面对当前初中生对爱的理解缺乏,甚至是存在明显缺失的情况,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以爱为主题的德育教育活动,先引导学生与家长用书面形式写出自己对父母和父母对孩子的爱,接下来引导家长与孩子面对面进行爱的交流,增进各自对彼此的理解,培育初中生大爱精神,缓解学生和家长之间的矛盾,构建良性亲子关系。这样的德育教育更加完整,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强化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效果,最大化消除学生成长当中的不良德育教育因素。

总之,为增强初中德育工作有效性,最大化减少学生不良德育问题发生率,引领学生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培育品学兼优的人才。教师要真正抓好德育教育,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性,积极学习科学化的教育理念与方法,保证德育教育获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