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利
(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校,重庆 402763)
微课教学中,可以将教学内容具体到某个知识点上,利用微课教学模式将教学重点突出,并且微课内容精准,有助于学生提升自身语文学习成绩。教师利用微课教学模式,将重点、难点内容充分展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微课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差距,微课时长一般控制在5-8分钟,最长不超过10分钟。微课教学模式对于语文课堂时间有着高效的利用率。节约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消化新学的知识,与语文教师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微课教学内容较为精湛,突出重点,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学生可以利用口头或者书面的形式表达微课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微信、视频等交流平台,与学生展开交流,通过多种形式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拥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业务能力,在长期的积累与沉淀中,逐渐地形成了一种教学风格,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教学风格都不一致,这与教师的业务能力以及个人素质都有着一定的关系。教师可以充分地运用自身渊博的知识面,为学生引经据典,答疑解惑,大大地展现着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微课的运用,可以将教师自身个性鲜明的教学风格充分体现,从而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耳目一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按照教师的教学思维进行学习,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在目前的语文考试中,对学生的能力考核越来越重视,因此教师要明确课外拓展教育的目标,根据学生能力的有效提升设计教学计划。在实际的课堂中,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其可以引领学生充分的体验文章内容,并且深入的理解文章内容。微课是一种短小的视频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难点、重点内容利用微课处理,并且向学生们展示,加深学生的理解,增强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交流,最终实现理解文章主旨的目标。
微课以呈现课时重点的方式的在课堂上出现,这就对教师的要求有所提高,教师要在课前做充足的准备,为学生提前准备好重点知识。教师必须凝练重点,才能发挥微课的最大作用。教师要将知识划分成不同的难度,利用微课的形式展现出来。微课以“微”为重点,所以在安排各部分时间时,注意时间的比例安排。让接受能力有差异的学生都有所收获,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不同,所以教师在设计微课时,要用学生易懂的方式进行安排,但是也不能仅仅局限于微课原来的模式。教师要根据切实情况,对微课进行创新优化。在微课中教师要融入自己个性化的元素,提升微课的吸引力。教师要有效运用微课,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巧妙运用微课来解答,为学生提供不同方面的思路引导。
微课以短时高效、生动有趣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教师要把握好运用微课的点,控制好课堂节奏。利用微课时间短,教师可以通过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微课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根据微课的引导提出问题,增强课上的互动探究,此时可以合理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将微课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微课的作用是在课堂上发挥的,但是如果想要将作用持续下去,或者使微课一直保持活力,教师就要做好课后的跟踪调查,根据结果进行总结。总结课堂不足之处,并考虑能否更加合理的运用微课,从而弥补课上出现的不足,避免下次再出现同样问题。并根据学生反馈的课堂效果,将微课内容进行合理的扩展,从而更接近课堂目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都会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但是因为是学生自主活动,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不同,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预习效果不同,最终导致学生的预习效果无法在实际的课堂中展示,达不到预习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进行课前导学,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预习,提升学生预习效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能结合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方案,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提高教师的语文教学质量。
强化对学生的立体刺激,增强对学生感受的同化。学生一般喜欢有吸引力的画面或者特殊的声音。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微课中运用视觉效应和听觉效应,来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进一步理解的欲望。将文章中出现的场景,运用微课展示出来,让学生自觉地将自身生活实际与文章连接起来,更好了解文章的中心。
微课的种类繁多,它随着语文文章的体不裁同而不同。每种体裁的文章授课的侧重点是不同的。教师要深入挖掘文章的不同体裁,结合其侧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微课教学案例,同时将学生兴趣爱好作为设计的出发点。有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参与课堂。与此同时,教师要将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分享作为重点,只有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的充分的肯定,并且有成就感时,学生才会想要继续探索新知识。微课作为信息化段的,提倡融合新的元素,可以采用3D的高新技术手段,引起学生的好奇,使学生发自内心想去学习新知识,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力。
微课仅仅为教师提供一个教学媒介,具体内容是需要教师进行开发的,教师要不断进行探究,逐渐丰富微课的内涵,使其更适合运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上。新课改的形式下,微课符合时代的发展与未来的发展趋势,有蓬勃的发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