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新思路

2020-12-08 02:05:52吴进已
魅力中国 2020年36期

吴进已

(徐闻县下洋镇中心小学,广东 湛江 524136)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进入新时代,我国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现有的班级管理制度和方法已经变得滞后和低效率。教育的发展要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班级作为最基本的教育单位,班级管理也要随着变化,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深知小学班级管理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行政管理与经营,班级管理的理念、行为、方法等都应不断更新。因此,需要班主任在实际班级管理过程中,不断探究、总结与实践,优化班级管理。

一、了解、理解并尊重学生,注重个体教育

人是复杂、多面的,某个行为表现并不是孤立的,与其他事、其他人和其自身有着密切的联系。小学生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特有尊严的个体,其生活在这个社会里,学校里,其行为的出现,也必定不是孤立的,毫无征兆的。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才能理解其行为,进而找到有效的教育途径。

如我班有一名成绩优异的女生,平时测验基本稳拿语文单科第一名,而有一次由于考试难度加大,她取得第三名的成绩。得知成绩后,该女生痛哭流涕,情绪一度失控,甚至想要轻生。对此女生的行为,我感到非常愕然。小小年纪,花一般的童年,为何对考试成绩如何看重?为何因成绩想要轻生?一霎时,我表示非常不理解,头脑中只有一个疑问:“至于吗?至于吗?”在学生冷静后,我与学生进行长达两个小时的亲密交谈,才明白其中的原由。原来该生是单亲家庭,妈妈对其期盼超高,要求每次都要拿第一名,而该生自小勤奋好学,成绩非常优异。但除了成绩好,该生没有其他的特长,音乐、舞蹈、画画、表演等都与她无关,唯一让她骄傲和自豪的就是她的学习成绩!一瞬间,我非常理解学生的行为!

因此,作为班主任,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要了解、理解学生,不能以自身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思维去简单判断学生的行为。了解学生应全面而及时,平时要从性格类型、价值观类型、家庭、成长经历、社会关系、学习、指向、兴趣特长等多方面了解,以使得对学生进行更好的个体教育。

二、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社会经验缺乏,身心发展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比较低。加上新时代的学生生活体验较少,生活中的众多事务大多数由父母安排、管理。因此,小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比较差。所以,在其个人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整合外在力量和内在力量,合力发挥作用,以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班主任可以采用制度管理的方式,通过学生自主参与,教师指导、点拨的方式,制定出各项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班级学生特点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和引导学生。

如课堂教学秩序管理,我把它分为课前准备秩序和课堂纪律两大部分,在制定课前准备秩序管理制度过程中,要做到“三抓”。一是抓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通过多种方式与学生研讨、商量制定,制度的具体要求:“铃声一响,速回教室,擦好黑板,检查用品,端正坐好,安静等待”。制定好后两周内,就充分利用多媒体、黑板报、校园广播等宣传工具进行宣传,通过开主题班会、演讲等方式,让制度内容深入学生内心,每位同学都能熟练背诵,牢记于心。二是抓落实。通过每节课安排2名管理人员,一般由学科代表和班干部担任,在每一节上课前,负责检查、监督和落实好相关的规定。三是抓奖惩。在一个学期内,对做的好的同学就进行相应的奖励,做的不好的同学就鼓励、教育为主,情况恶劣的进行相应的惩罚。让制度快速落实,形成学生的自觉行为,以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

通过制度管理的方式,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这一过程很艰难,但要坚持克服困难。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培养好了,提高了,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提升,学生对班集体的认同感、自豪感就得到增强。更要利于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除此之外,随着电脑、手机等新媒体工具的广泛使用,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过程中,可以有选择性地使用新媒体工作。如针对学习,小学生可以在新媒体网络上建立学习小组微信群,通过网络,一起制定既定的学习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监督和自主管理。而班主任也可以把一部分管理职能或任务分派给有组织、有管理能力的学生负责,对学生们进行必要的引导和监督,以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三、协调发展好公共关系,为班级管理助力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关键人物,班主任管好一个班级的重要一环就是及时了解班级管理中可以利用的公共关系,与有关领导、老师和家长建立良好得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一个班级的运作、沟通与效率都产生极大的影响。特别是班主任与科任老师的关系、班主任与家长的关系。协调发展好这些公共关系,对班级教育工作的开展是极其有益的。

班主任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组织管理能力。只有责任心强,管理能力强的班主任,才能带出班风良好,学风优良的班集体。班主任也要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与科任教师建立平等、融洽、包容、互助的同事关系。在日常班级事务中,多关心和帮助科任老师,有服务精神,协调好与科任老师之间的工作关系,才能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整个班级教师群体的战斗力,增强班级管理和教育的效果。

学生的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的形成,也会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应掌握与家长沟通的技巧,建立长效的家校合作机制,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和信任。

总之,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班主任教师作为班级管理活动的实施者,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通过了解、理解并信任学生,注重个体教育,运用多重方式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共同发挥外在力量和内在力量的共同作用。因此,切实提高小学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