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澎
(重庆市巴蜀中学,重庆 400000)
问题教学从普遍意义上讲是教师将课本中的知识,用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全面培养思维方式,并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问题教学的出现为学生提供了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合作与探索问题的平台,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知识学习的魅力,以问题为线索将问题带入情境,帮助学生学会自我思考,学会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
在高中教学过程中基于化学课堂实施问题教学,是现今推行的新型教学方法。问题教学看似难理解,但实际是将化学知识带进当节课堂中,将化学基础知识、思维结构与问题教学理论结合在一起。另外,教师创设不同性质的情境教学,利用其独特的真实性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对未知问题的探究性与学习新知识的好奇心,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中国最早实施的问题教学源于孔子,他提倡在教学过程中“有教无类”,就强调了师者应帮助学生将学习与思考结合,设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理念,而最早提出的问题教学也被沿用至今,并且各院校教师在教学中时常用孔子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来教育学生。近些年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许多教师行业从业者开始对问题教学的实施性展开分析,并将各个学科带进问题教学课程检验其可用性,但是不同学科在问题教学法中的实施效果不一,且无法稳定掌握各学科的特点理念,使教学变得浮于表面,教学形势太过于简单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问题教学可深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在实际探究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但是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利用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被教师与学生所忽略,一直用传统教学传授化学知识,导致学生学习水平一直提升不上去。因此需要高中教学教师利用问题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理,探寻各种化学元素碰撞在一起的变化。
在高中教学课堂中实施问题教学的主要任务便是利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过重,而化学课程是学习难度较高的学科,传统教学塑造的课堂又非常枯燥,大大降低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和探究性,核心素养得不到发展空间从而导致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降低。除此之外,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活动性较为灵活,对于新奇的事物好奇心较重,但是在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用传统教学法为同学讲解化学的诸多难理解知识,“禁锢”学生的思想,导致教学质量直线下降。
高中化学教学主要利用各种化学公式解决生活中无法解释的化学现象,例如化学与物质的关系、自然界的因素、酸碱盐在溶液之内产生的电离关系,并且从中认识到化学科学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探究其具有的价值。
由于高中化学知识相较于其他教学阶段知识讲解度要更难,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而由于问题的难度性导致学生对其产生疑惑,从而有了深入探究的心理。高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探究心理推动课程的实施,学生对于教师设立的问题产生了好奇心。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较为活泼的年龄阶层,充满青春活力的同时对于课堂问题教学也会有更深的探究欲望。教师在实施问题教学的过程中需引导学生具体分析问题,在探究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并同时掌握化学教学的有关知识。高中生的探索心理永远比学习心理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将“问题”作为教学的中心,让学生与问题作为教学的主角,激起学生对化学问题的探索,加深同学对问题课程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提升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加强高中教师的教学水准。
教师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设立真实的情境教学,推动学生更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设置问题教学情境是现今高中教学阶段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可活跃教室的上课氛围,快速提升学习效率。而教师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的关键在于教师对知识的讲解方式与及时鼓励学生、赞扬学生,烘托出良好的课堂氛围,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感,进而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深入问题教学。利用生活中的点滴事物,打破化学世界与学生的距离感,便于为学生讲解化学知识。因此,化学教师应学会设置情境教学,让学生对每一节未知的课程充满期待。并且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学生对问题教学的规律了然于心,在潜移默化间便会养成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习惯,继而加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经过问题课堂教学可发现利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见效较快。教师将学生与问题设为课堂的主体,自己则发挥引导作用,此种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发挥自身能力,充实表达自己的想法。借助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好奇心理,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内容。此种教学模式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死板教学弊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并思考其中问题,既锻炼学生的深度思维发散能力,又能加深学生课堂创新力,同样也为化学教学带来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