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策略研究

2020-12-08 02:05:52赵波
魅力中国 2020年36期

赵波

(山东省肥城市湖屯镇初级中学,山东 肥城 271613)

由于中学综合实践课程活动没有可参考的课程模式、教材教辅、评价标准等教学依据。所以,在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难免导致教师对此课程活动的理解出现偏差或者误解,不仅没有建立系统化和科学化的教师指导方法,而且唤起学生实践的主动意愿,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综合实践课程活动施展的难度。在新课改背景影响下,中学综合实践课程活动根植学生的个体性和主体性,为了便于广大教师深入理解中学综合实践课程活动的本质内涵。

一、明确实践课程活动的针对性教育主题

综合实践课程活动涉及三方面的活动内容,即研究性、社区服务性和社会实践性。研究性课程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学校、家庭等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获取知识和探究真理;社区服务性课程活动是指以社区服务为主的实践活动,包括拥军优属、尊老爱幼、帮贫扶困、环境保护等社区性质类似活动,以便培养学生的社区服务意识;社会实践课程活动是指学生直接参与社会生产、社会公益、扩展训练等社会性质类似活动,从而立足学生的未来发展,帮助他们清楚了解社会环境,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能力。实践课程活动不同于室内授课,其不可控的因素较多,教师需要提前做好一系列准备,不能盲目地组织学生展开实践活动,要有针对性、计划性和目的性地进行操作,而这首要前提是要明确实践课程活动的具体主题,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条不紊地引导学生开展各式各样的实践活动,以此防止教学秩序的紊乱。比如:在展开探究性的实践课程活动时,我会先导入探究问题,然后指引学生发现问题,让他们根据此问题进行思考,一步一步地促使学生明确此次探究活动的主题,示意他们在此基础上自行设计探究方案、探究内容、探究步骤等事项,从而帮助其取得预期的探究目的。

二、设计适合学生个性化特征的课程教学内容

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基础、学习倾向、学习言行等个性化特征。如果教师按照程式化标准制定大同小异的课程内容,那么不仅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且还会失去实践课程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个体特点设计充满趣味性和主体性的实践课程内容,以便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价值功能,激发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

教师要将实践课程活动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实践课程。有的学生喜欢艺术类实践活动、有的学生喜欢科学类实践活动、有的则喜欢社会探索类活动等。不一样的学生具有不一样的爱好趣味,教师不能限制学生的个性选择,否则就会违背实践课程活动的原则,偏离其正确的方向。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建设学生的个人信息档案,摸清学生的心理动态、心智模式、言行习惯等人格结构,安排因地制宜的实践课程内容,以此全方位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潜能发展,从而增强他们的核心技能。比如:我会打乱课堂授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实践课程,并按照学生的相同趣味、相似特点分组,使志同道合的学生成为一组,全面挖掘学生的长处。

三、让国学经典走进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之中

在初中教学的综合实践活动之中,要想实现对中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培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与学生的综合实践实现有效的结合,学校可以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学校可以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中组织国学经典的诵读,可以以班级作为单位组织国学经典的汇演,同时可以组织国学经典征文大赛、班会、演讲等的活动。让我国的传统文化走进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净化中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思考实现良好的启迪。这样一来,可以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之中对中学生起到良好的影响作用,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而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之中发挥出充分的优势,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未来的良好发展。在中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抗战精神实现进一步的弘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抗战周年纪念日以“抗战精神”为主题进行演讲,也可以采用征文比赛、为抗战烈士扫墓等的形式让抗战精神得到有效的弘扬,并使其在中学生的心中实现进一步的深化,这对于中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形成以及爱国精神的进一步加强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

四、整合各种资源优化实践性活动课程的管理模式

实践课程活动的成功实施需要建立在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基础之上,比如:设施场所、师资配备等。实践课程是一项较复杂的教学模式,学生不仅需要相关器材、材料等资源展开实践活动,而且还需要教师的理性指导和牵引。因此,这就涉及资源的合理调配和规划、实践活动场所的安排、实践资源的分配、实践互动关系的调配等事项,这都需要教师依据客观条件进行适当划分和采配。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监管学生的实践活动,通过在线视频、语音对话、实时对讲等途径辅导学生的实践环节和实践流程;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实践活动主题置办好学生需要的实践教具、实践素材等;教师要发放《实践活动记录报告》《实践活动信息表》等表格,督促学生按照版块要求进行填写,这样不仅便于教师明察学生的实践情况,还能帮助学生解决他们遇到的实践问题。

五、结语

素质教育越来越彰显其重要性,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的显现,各国对人才的创新性能力培养越来越重视。我国中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较扎实,但是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造力较薄弱,这就是因为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造成的。所以,实践课程活动将会成为我国未来教育事业的主要关注方向。广大教师要及时扭转自己的教育观念,针对实践课程教育模式中的缺陷进行及早发现和完善,一切从学生的根本立场出发制定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以便培养更多有理想、有文化、有文化和有知识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