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富洪
(重庆市璧山中学校,重庆 402760)
高中有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他们教学成果辉煌,对学生严格有耐心,但是就是对新生事物缺少认识,接受能力低,认为学生不理解不懂,就是题做得少,练习得太少。在课堂上不用微课教学,依然坚持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有的学校也不重视信息技术的使用,教师们辛苦制作的微课不能播放,严重影响了教学使用。这些都是导致微课不能推广的主要原因,学生在这种模式下,根本不能从主观上改善对一门课程新的认识。
高中物理微课的设计与开发应该紧扣课本,既然是要和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所区别,那么就应该少写大量的计算公式,用视频和图片的形式把物理课本上的知识点讲解清楚。但是很多老师嫌麻烦,没有将本节课所学习到的知识点“声情并茂”地展示在课件上,这样做出来的微课,并没有发挥出微课的作用,学生其实也只是换了一块黑板而已,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对微课的新鲜感,并没有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起来,教师也没有认识到微课的作用,没有让微课真正成为自己教学中的小帮手。
虽然目前微课被广泛用在教学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微课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部分视频没办法播放,图片没办法打开,重难点知识的讲解没办法播放,还有的教师反映,自己做的课题由于技术的原因没有办法播放。以上的种种问题都要求学校投入精力搞技术开发,为广大教师提供优质的技术支持,但是就目前来看,要达到这一要求,比较困难。所以这就导致很多年龄大的教师,宁可自己辛苦点,也不愿意用微课教学。
预习是上好课的前提,高中的课程毕竟不像小学生那样,在预习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的难点,这如果单纯地依靠学生自己来解决,效果肯定会打折扣。为了配合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教师可以提前做好微课,将难点和重点在课件上进行展示。比如在学习“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需要测量哪些量,才可以对小灯泡伏安特性进行描绘?如何去测量?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预习,进行思考和探索,记住自己在哪些方面不理解,做好笔记,这样在第二天,老师讲课的时候,就能更加专注地听讲,对于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才能更认真地去听讲。在物理的学习中,微课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学生根据微课中电压和电流的数字,就可以求出电阻,为下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做好引导和铺垫。因此,微课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
高中物理知识点较多,理解起来有难度,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主要以做题和看课件的形式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很明显。它不能兼顾同学的掌握情况,教师认为自己已经讲得很透彻了,可是学生掌握得如何,教师却不一定掌握。我们传统的想法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可是如果学生没有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那么教师的教学成果又如何界定?所以教师和学生是相辅相成的,并不是以教师为绝对的权威,学生不敢问老师,老师说什么都对,把微课引进物理课堂,可以很好地弥补传统的物理课堂的不足,还能激发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主观能动性,微课这种声情并茂的授课方式,也会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它是连接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的纽带。
微课不仅在能帮助学生预习,还能帮助学生课后复习,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不能超越的优势。教师讲完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进行反复的回放和观看,请假的没有上课的同学,也可以到学校的网站上进行听课,这样就不会因为请假而落下课程,老师也不会因为要给学生补课而错不开时间。在学习中遇到难点和重点,也可以打开微课进行学习和反复巩固,这对于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时间的节约。另外,微课还能解决物理实验课的问题,可能有的学校因为实验材料的短缺而导致实验没法完成的情况,在微课上,可以将每个实验所用到的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详细地展示出来,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反复观看实验过程,这样也就不会因为没有实验材料而耽误重要的实验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可以充分理解知识点,还能活跃课堂氛围,真是一举多得。
为了提升高中微课教学成效,教师要注重对教学环节以及教学过程合理设计,把握教学节奏能为学生保留充分思考互动的时间与空间,有助于提升微课教学效果。在电表改装试验教学中,可以在实验教学中引入微课,对微课教学环节以及教学过程合理安排,把控教学节奏。在实验前教师可以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微课视频方式展示实验内容,将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等各项内容全面展示。之后可以让学生对学习任务单进行整理,归纳总结相关实验知识点。引导学生在学习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共同解答实验过程中存有的各项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实验目标以及实验原理。获取电表改装各项知识点,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考能力等展开有效培育。再为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能结合微课视频实验内容展开实验方案分析,找寻伏安法测量电流等方法,对实验误差进行控制。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微课,既符合物理学科的特点,也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解决了传统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很好地实现了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融合,对于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物理成绩,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