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艳青
(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四川 眉山 620860)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提前步入了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是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这一工具对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更加重要和关键,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师要尽量在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的综合素养更高,更加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需要。
不同的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有所不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思维方式的区别,高职教师要想引导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要观察学生日常的思维模式,是否具备一定的独创性,是否带有鲜明的个人特点。引导学生在面对问题时不要畏惧,要积极思考,不要害怕犯错误,只有不断勇敢的尝试,才能够思考到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真正的办法。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师要尽量给学生留下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养成更加良好的思维习惯,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能够更快地意识到自己学习主体的地位,真正成为一名学习研究者,深入探究知识形成的原因,而不是一味吸收结果。
计算机教学实践和操作,特别是未来职业所需的计算机知识时更加,因此,操作教学是计算机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计算机操作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更快掌握计算机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操作教学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基础,还需要学生灵活运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如果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只是死记硬背,没有自己进一步理解,那么学生操作也是按部就班,毫无创新性可言。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完成任务后没有进行自己的探究和创新,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则还停留在懵懂的阶段,不知道该怎么利用知识,这样一来课堂效果两极分化。教师在引导学生创新时要注意加入人文关怀,尊重学生、成就学生。比如说:教师在讲授办公软件时,可以先给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演示文稿,文稿内容尽量与学生挂钩,以便学生观看过程中产生自豪感,同时又不知不觉中学习了软件的常用功能。这样下去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持续性。接下来,教师不用急于讲解教材内容,可以先通过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思考解决方法,这样一来一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会产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之后我再结合教材开始课堂教学。最后,我留下一个较大的问题,让每个学生写出自己的解决过程,要求有方案,有情况总结,还要有解决方案。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了自己的自主学习时间,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整个教学过程教师都起主导作用,随时关注学生的思考方向,确认不偏离主题,最后教师对知识进行总结。
创新思维的培育离不开实际活动的参与,那么计算机专业的创新活动主要就是信息技术创造活动,教师可以在班级内组织开展较小规模的科技创新活动,号召学生积极参与这些科技创新活动,也可以通过分组教学的形式,将学生分成若干个计算机小组,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开展信息技术创新比赛,尽量多的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既可以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巩固自身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也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考,创新交流,切实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创新思维的产生和教师的引导分不开,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室要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引导学生发现知识学习和应用的乐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勇敢提出自己的问题和不解,抓住一切激发学生创新的机会,挖掘学生的创新力,培育学生综合素养。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驱使学生主动开展研究,在任务进行过程中鼓励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在研究过程中实现真正的创新。计算机学习过程中碰到问题是很正常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展开联想,通过一题多解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同一个问题,找到其中最佳的方法,鼓励学生编写题目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之一。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的学生,无论是学习基础还是学习能力,都不能和大学生相比较,要想短时间内缩小与大学生的差距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知识的累积和思维的创新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生长期坚持,教师要负责做好引导工作,引导学生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与此同时,依据学生实际条件优化和完善计算机专业课程,让高职院校的培育体系更加适应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鼓励引导学生养成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