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相关性分析与研究

2020-12-08 02:05:52刘宝峰徐启铭
魅力中国 2020年36期

刘宝峰 徐启铭

(南阳农业职业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

中职院校作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主的教学单位,通过开展素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对未来人才的要求,为其未来就业打好基础。因此,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教学优势,从素质教育内涵与职业体育教育特点出发,深入研究两者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教学优势,推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满足学生实际就业需求。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以提升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1]。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以提升国民素质为根本目标的教育。作为一种将全面提升受教育者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它更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与个性发展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更加健全,也更加符合学生发展需要。中职院校中大多为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发展的重要阶段,只有在日常教育中注入素质教育理念,才能够实现其全面发展,引导其更加专注地进行职业技能学习,实现个人全面发展、满足未来人才需求,充分提升个人专业技能水平,推动社会未来发展进步。

二、职业体育教学特点

(一)实践性

体育教学相较于其它课程而言更具备实践性,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对理论知识涉猎较少或基本不涉猎[2]。同时,大部分体育授课都在户外进行,并以体育活动为主,并且必须由学生自主参与。另外,开展实践活动的主要教学目标为通过合理运动消耗实现学生身体机能的增强,提升其身体素质,推进学生健康发展,同时通过不同的体育活动,实现对学生团结意识与合作意识的培养,帮助其体会体育精神,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二)整体性

体育锻炼并不是阶段性的,而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在接受职业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想要取得良好的成绩,不仅需要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到体育实践活动练习中,同时在课后也需要积极开展体育锻炼,只有将课上与课后进行结合起来,才能够实现个人体育实力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体育教学的整体任务安排,通过为学生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引导其积极地开展各项体育活动锻炼时限个人身体素质的有效提升,并树立起健康的生活观念,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三)功能性

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而言,具有功能性特点,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实现学生体能的提升,同时在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利用自身生理机能,以推动个人发展[3]。例如通过跑步等运动学生能够实现学身份意志力的提升,而通过对游泳攀爬等体育活动的开展,则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救技能。因此,相较于其他课程而言,体育课程更具有实用性,能够更有效地发挥自身教学功能,以保证学生更好地将体育技能应用到生活中。

三、职业体育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联系

(一)体育教学与健康素质

健康素质不仅包括身体健康,同时还包括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4]。中职院校中学生通常处于青少年阶段,该阶段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都处于快速增长阶段,通过有效的体育教学能够积极引导与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并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目前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部分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往往过度关注自身知识技能水平,但却忽略个人健康素质,不能认识到个人健康与未来发展之间的重要联系,自然也不具备良好身体基础。

在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肩负起培养学生健康素质的责任,充分利用体育教学优越条件,在体育实践活动与知识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健康素质与未来发展的联系。例如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可以组织教学比赛,与校方进行积极沟通,定时开展运动会,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运动会上学生可以继续发挥个人身体优势获得奖励,直观地认识到良好身体素质对个人发展的积极作用。其次,教师还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开展各类体育游戏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两人三足”、“接力传球”等,在体育游戏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通过团体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实现学生心理调控能力的提升。同时团体性体育游戏能够引导学生开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增强生生与师生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人际关系处理经验。最终通过体育教学实现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全面提升,促进其综合健康素质水平提高。

(二)体育教学与道德素质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职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注重理论知识教学通时,还需要将道德教育重视起来。实际上,道德素质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如果学生不具备良好的道德意识,那么其即使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与专业技能也难以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人才[5]。因此,教师需要充分挖掘体育教学中的道德元素,利用丰富的体育教学内容与多样的体育活动形式,在日常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道德素质。

例如,教师可以在学习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各类团体性比赛,比如篮球或足球比赛。在团体比赛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奋进,团结合作的意识,同时通过团体竞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公平竞争、友好合作、相互配合、积极进取、互相尊重等体育精神。在篮球比赛中可能会出现意外情况,比如在投篮过程中无意伤害对方选手,此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伤员道歉,并积极帮助伤员到场边休息,严重时可以搀扶伤员到医务室进行诊疗。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平等交流,避免出现口头争斗或肢体冲突,引导学生和平解决问题,并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伤害他人的错误。最终实现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育,使其形成正确、健康的道德观念。

(三)体育教学与劳动技能素质

中职院校作为我国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的重要教育单位,在实际开展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将体育教学与学生劳动技能素质发展联系起来,通过体育教学推动其全面发展,培养更加优秀全面的素质型人才。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有意将学生个人劳动技能与体育活动联系起来,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并对学生劳动技能与劳动能力进行培养[6]。同时在开展与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运动技能与劳动技能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劳动技能的提升,从而推进其劳动技能素质提高。

教师可以通过合理方法令学生将自身专业劳动技能应用到体育活动中。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开展“技能接力跑”。在活动正式开始之前,由教师调查学生最近所学技能并借助简单道具令学生进行技能重现,首先完成的学生可以继续接力。比如,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的学生在开展体育活动时,可以模拟汽车问题检查动作,将学生平均的分为几组,在积累跑过程中只有完成汽车问题检查动作才能够继续接力,最终先到达终点的一组获胜。通过此类体育活动,不仅实现学生个人身体素质的提升,同时也帮助学生回顾了所学劳动技能,有效推动其劳动素质提升。

结束语

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具有密切联系,通过合理的体育活动,不仅能够推动中职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同时也能够实现其综合素质发展。在实际教学中通过研究体育教学与健康素质、道德素质、劳动技能素质之间的联系,不仅能够推动教师个人教学观念的更新,真正将素质教育元素与体育教学结合起来,同时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实现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最终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就业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