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雷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医疗保障局,山东 菏泽 274300)
医疗保险档案,则是如实记录参保人员相关信息的一种文件,居民个人信、参保之日、医疗参保数据等是重点记录信息[1]。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了能够有效管理医疗保险档案,应重点维护参保人员合法权益,让其应有的保险待遇得到保障。因此,新经济常态下,我们应高度重视医疗保险档案的管理。
若要顺利推进档案管理工作,则第一步就是将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提高。若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较弱,则极易有诸多问题出现在档案管理过程中。而要想将管理意识提高,就必须以提高相关领导与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为着手点。借助对领导管理意识的增强,在应有工作日常中加入档案管理工作,制定相关计划,投入更多的资金来保证能够正常开展相关的管理工作。另外,可经常组织讲座或开展培训,开展相关竞赛活动,以将管理人员的职业职责感、工作热情激发出来。对于档案管理效率与成效而言,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意识是决定性因素,会直接影响相关管理工作,所以当务之急非常有必要把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不断提高。
为了推进医疗保险档案工作,就一定要完善我国医保档案管理制度,促使各项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所以若想确保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就必须依赖于正规、标准且科学的医疗档案管理制度[2]。对于医保档案管理而言,应积极引进先进管理理念,构建全方位、多层次职责制度,并购买现代化库房设施。而在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后,应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学习其中的内容,在各个环节渗透管理制度,保证每个部门在开展工作时都可以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预防档案管理工作同制度相抵触,抑制管理成效。
组织开展医保档案查漏补缺,主要就是为了避免在收集档案信息时有信息不完整的问题出现。尤其是当前医保档案正处于信息化阶段,以网络数据信息代替纸质信息,势必会涉及信息传输,原始记录相关的文字、照片、图标及有关信息是医保档案的重点内容。因此,信息上传时,应确保医保信息的完善性。除此之外,应注重原始材料的保存,由于信息传输过程中,信息缺漏现象比较常见,为了能够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应及时进行查缺补漏,此时便突显出了原始材料的重要性。当然,为了能够完整保存原始材料,最好采取分类管理方式,并展开详细记录。
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说,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人们的工作均与网络技术密切相关。如果向提升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质量,提高效率,就一定要把信息化设备引入,借助融入信息技术和现代化技术来把相关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基于此,就迫切的要求将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并将其技术水平增强[3]。为了今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更高效的管理档案,则高素质的人才就必不可少。单位可通过引进人才的方式来提高医保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须知,只有将自身的知识水平不断提高,方可与时代发展保持同步。另外,还需加强培养复合型人才。如此才能让时代的发展需求得到很好的满足。
目前,信息化建设已在我国全面展开,对此便要求医保档案管理也应和信息化建设保持同步[4]。而医保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现代化设备的要求较高,若能够在我国医保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引进包括信息储存设备、信息安全加密设备、服务器、档案数字化转换设备等在内多种设备,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并使之安全性、真实性以及完整性得到充分保障。所以,若向加快推进我国医保档案信息化管理,就一定要引进相关设备,并做到熟练掌握。除此之外,相关单位还一定要对信息库予以维护,做好包括防火、防盗、防潮等等在内的多项库房防护措施,防止由于信息设备原因而将信息遗漏。
结语:总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其大力推动了医保制度的健康发展,因此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并落实相关工作,加快推进医保档案的现代化发展,将我国医疗保险水平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