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秋月
(河北金融学院,河北 保定 071051)
企业的价值可以表现为会计价值、现时市场价值、清算价值等不同的形式。但是,应该注意的是,企业的价值构成包括企业的文化、战略,它们的结合可以产生“1+1>2”的效果。
在进行企业的估值时,理想的结果是获得企业的经济价值。因为企业的会计价值虽然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却仅是历史价值的反映,而财务管理的决策应当面向未来。控股股东在并购企业后,可以改变经营战略、提升管理水平,从而提升企业的价值;企业原有的管理层,通过投资新领域、研发新科技也可能对企业价值产生影响。以股价评估企业价值也不妥善。在自由竞价的股票市场中,股价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并随之变动。股市中充斥着股民的不理性行为,“黑天鹅”事件可能导致股价的暴涨和暴跌。譬如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就导致春节小长假后的第一天,我国股市大多数板块大幅度下跌,口罩概念、医疗概念大幅度增长。
未来的现金流量、资本成本和时间,是现金流量折现模型的三个重要参数。
在对一家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进行估计时,可以观察目标企业的历史数据。比如找到目标企业近5-10年的财务报表,计算其内涵增长率、可持续增长率等指标,作为计算现金流模型的参考资料。但很多企业的经营具有周期性,或者是在被统计的时段里遭受过金融危机等不可抗力的影响。因此,在使用这些数据的时候,应该慎重选择,剔除情况极端的年份。同时,还要考虑宏观经济状况和行业状况,如该行业所处的成长阶段。
资本成本是承担了相应风险的投资者所必须要求的,无风险利率以及其承担风险所获得的补偿。在公司估值时,常常用到的股权资本成本和集权资本成本。这两种资本成本在计算时不能滥用,应当注意与现金流相匹配。
在使用现金流量折现模型时,首先要确定基期数据,以基期数据推算未来产生的现金流量。但是,为了计算更加准确,要把未来划分成详细预测期和后续期。因为一个企业即便多么有先见之明,也很难预测十年乃至二十年之后的事情,所以对于比较遥远的未来,需要假设企业永远经营下去,并使用“永续年金估值”的方式对它进行估计。相对来说,企业近期的战略和规划会比较周详,预想估计企业价值,可以通过企业关注企业的官方网址,或者一些重大信息披露,了解企业详细预测期的一些数据。详细预测期一般时基期过后的5年到7年。
将上述资料整理计算处每一年的实体现金流量,以及后续期估算的永续现金流量。并折现到现在时点,就可以得到现金流量折现模型下的企业估值。
在计算每年的现金流里时,可以借助管理用财务报表进行分析。资产负债表等等数据,上市公司一般会予以披露。使用新的划分模式,资产负债表的左右不再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划分,而是分成经营活动和金融活动,此时得到新的数据“经营营运资本”和“净经营长期资产”等等。利用这些即可以计算企业的实体现金流量。企业的税后经营净利润与经营性营运资本增加,得出企业的实体现金流量。因为企业的价值由企业的股权价值与企业的债权价值两部分构成。因此,只要对企业的债权价值进行评估,就可以获得目标企业的股权价值。
在折现现金流量模型中的,使用的初始数据,如未来几年的增长率,就来自人为估计。而公司的管理层普遍对自身的经营管理盲目自信,认为公司未来前景良好。但未来的情况我们难以预料,就算使用修正过的近十年的数据,推测未来数年的增长率,也难以预料在详细预测期内,是否会发生“需要修正”的极端事。
对于目标公司外部人士,一些涉及公司机密的信息很难获得,这给公司价值的评估也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这就令折现现金流法在使用频率上远低于相对价值评估方法。折现现金流量的方法把目光只放在了目标公司上,因而由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所获披露信息不实,所得出的结论无异于废纸。
在使用折现现金流量方法时所折现的是企业未来预期的现金流量。而这可能不是一个企业价值的全部组成部分。企业的品品牌、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所获得的凝聚力,以及其独一无二的经营模式,在使用折现现金流量模型时都无法体现。折现现金流的方式仅仅是定量分析,但在现实工作当中,我们还需要定性分析。
企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价值不能用其某一部分的价值单独衡量。通过并购等方式,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完成对资源的整合。因此,在实务中,想要评估企业的价值,不仅要进行定量分析,还要定性分析,综合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