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洋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7)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在图书出版行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应当逐步实现图书编辑自动化,以往在图书出版业进行图书编辑的过程当中通常都是采取传统出版形式,这样不仅仅效率过于低下,同时难以切实保障图书编辑质量和效果,无法切实满足当前广大人民群众现实要求,被人们所逐渐淘汰。对此,要求能够切实保障图书出版质量更高,同时要进一步缩减图书出版成本。
对于图书来稿模式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了电子、文本两种模式。文本在字体格式方面要保障行间距不能够过疏或者过密,同时,要设置字体格式超过五号,还应当保障打印清晰性,在电子版方面需要对稿件信息进行标注,同时排版过程当中要根据出版社相关要求进行合理及科学排版[1]。
在传统模式之下,图书出版过程当中要经历多道工序,主要包括了排版、绘图以及图片等等,不仅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容易出现各种纰漏和错误。但是在目前通过采取计算机绘制插图的方式就能够让排版修改以及插图绘制更为方便快捷。计算机绘图主要涉及到了三种形式:第一,通过计算机实现直接绘制,主要就是根据原图要求在计算机上进行绘图,并且在图片上输入符号以及文字;第二,修复,如果原图本身属于复印件,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质量避免其中线条不清晰问题,要将其录入到扫描机当中进行扫描;第三,描图,主要是原图相对不够清晰或者是无法修复,所以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采取合理科学措施针对原图进行扫描,并且还需要新建图层,根据原图实施必要绘制,这样才能够保障整体效果达到理想要求。
在当前市场上涉及到了大量不同类型校对软件,但是没有真正发挥重要作用,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仅仅是在编辑工作过程当中起到一定辅助性作用[2]。
大部分编辑人员可以通过采取计算机方式针对于图书进行排版和录入工作。由于编辑大部分人员对于稿件所涉及到内容相对较为熟悉,由编辑人员来进行图像处理也更为适宜,同时也可以保障图像处理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不仅仅可以有效促使校对环节得到省略,而且只需要针对稿件进行复审以及最终审核即可,然后由原作者通读之后进行必要修改之后由编辑人员进行通读。之后总编辑审查之后进行印制。值得关注的一点就是,编辑改样以及通读要保障负责和认真,要对稿件进行反复通读,避免出现任何错误和问题,切实保障稿件符合所有规定和要求。再次,要打出复印样。其中,若是将排版工作归到编辑工作中,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往往会导致编辑人员压力过大,工作量以及工作强度大幅增强,对于编辑人员工作能力和专业能力也提出了更为严苛要求。其中,出版社方面应当做出一定的努力,要促使编辑人员能够充分了解图书印刷之前相关工艺,这样,可以促使出版工作达到理想效果和质量。首先,要促使当前编辑人员能够充分了解版式设计工作,其中,主要内容包括页眉、页脚、字间距、行间距、字号、字体等等。其次,排版工作,不仅仅要做好文字排版,还需要对图形进行有效排版,主要包括了基本公式、表格、图片等等[3]。
如今,在编辑工作开展的过程之中,为了提升编辑质量以及编辑效果,应当切实保障编辑流程实现无纸化,所有稿件都可以通过U盘或者电子邮箱形式来进行存储和传递。通过实现无纸化,不仅仅可以促使编辑工作流程得到改良和优化,同时也可以避免在编辑过程当中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不耗费过多纸张对于实现环境保护也具有一定作用。其中,值得关键考虑的一点就是要保障编辑流程可操作性,通过采用计算机对于文稿实现必要加工和修改,并且要完成复审工作,保障文件修改内容和修改位置合理性及科学性。此外,还需要从发稿到出版整体过程之中能够实现所有文件全方位保留,避免稿件随意处置或者丢失等等,这样有利于后期审查校对工作顺利开展和实施,一旦出现问题之后也可以通过查找之前的文件资料加以了解[4]。
综上所述,在当前要进一步强化图书出版编辑工作,应当实现编辑自动化,这样才能够促使编辑行业实现健康、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其中,编辑要实现自动化不仅仅需要加强计算机的利用,也需要编辑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更加熟悉和掌握计算机操作技巧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切实保障图书出版过程当中编辑自动化能够发挥更大作用,为社会及人类作出其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