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伟 张嘉倩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 白城 137000)
总的来看,现阶段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对“课程思政化”普遍存在认识欠缺问题,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高校普及力度不够、课程教学内容不够丰富等导致[1]。这些现存的问题对护理教学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伴随临床护理医学的发展,护理专业教学显得更为重要,如何进一步提升护理专业“课程思政化”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总的来说,护理专业“课程思政化”教学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是课程教学内容丰富的必然要求:从形式上来看,课程思政化可以对授课形式进行系统的改革,可以确保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课堂教学质量也可以得到提升。从内容上来看,课程思政化可以强化素养课和专业课的育人功能,丰富教学内容,与护理专业教学的精神价值需求一致。因此,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化尤为必要;②是护理专业学生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与传统的教学理念不同,课程思政化更注重对护理学生核心既直观的引导,这也是其教学的重点内容。就近年来各类高校护理教学情况来看,护理专业学生无论是技能水平还是人文素养均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无法有效满足护理岗位的从业需求,进一步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综合素养已然成为教学重点和难点。而课程思政化可以将核心机价值观念融于多元化的课堂教学中,在培养护理学生价值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护理专业学生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
所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两方面:①课程思政化实践现状和预期目标存在较大的差异:梁娟等[2]人认为,现阶段课程思政教学所面临的困扰和障碍较多,课程思政化在护理专业教学中的浸润和深化还不明显,大部分的护理专业学生并未接触到太多的课程思政化课程休息,分析原因可能与高校贯彻力度不够有关,久而久之课程思政化现实距离和目标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②护理专业学生对课程思政化认知态度有待提升:笔者共选取我校护理专业学生200名进行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回收200份,回收率为100%,效度测试达到0.95。调查的内容包括:能激发自主学习兴趣、会提升课程质量、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对思政化的认识程度、对全部课程思政化的态度及有利于提升知识吸收与兴趣培养,每个条目均按照1-5分赋分,分数越高表明护理专业学生对课程思政认知程度越高。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认知态度得分为(22.76±4.44)分,总分达到32分,得分率仅为60.00%。不过值得庆幸的是,200名学生均表示自己对课程思政化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愿意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不过依据本次统计结果总体而言,护理专业学生对课程思政化的认知态度存在着缺陷,日常教学中课程思政化并未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很多的学生对课程思政化一知半解,教师在教授时未能将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未得到充分的提升。
针对当前护理专业学生对课程思政化存在认知上的偏失,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首先,高校党委政治需要进一步凸显和发挥自己的核心引导作用,将课程思政化落实到护理专业教学中去,针对具体的教学难点和重点优化教学方案,拉低现实与目标之间的距离,提升护理专业创新育人质量。其次,高校要给予课程思政化改革充分的重视,引导学生明确和掌握课程思政化的含义,改善认知态度。尤其是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将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紧密结合起来,丰富教学方式,尽量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授课,确保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最后,在课程教学安排上,要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针对现阶段护理教学的要求创新教学模式,确保课堂教学可以充分“活起来”;在学生方面,不仅要引导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进行学习,而且要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情感体验,确保专业化知识可以落实到实践中去。
教师是开展课程思政化教学的主体,在保证和提升课程思政化教学质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不断提升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一方面高校需要加强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力度,定期组织实践活动将课程思政化更多的知识传输给教师,增强其教学能力。尤其是在教学模式创新上,要帮助教师学会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打破枯燥的课堂教学氛围;另一方面教师要从思想观念上做出改变,树立德育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德育能力,将民族情怀、报国理念、爱国情怀及文化自信等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可以对护理专业有足够的喜爱和兴趣[3]。
可以明显看出,随着医疗体系的不断健全,课程思政化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要求越爱越高,注重在其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融入职业素养。鉴于护理专业学生对“课程思政化”存在很大的认知误差,可以重点从丰富教学模式、提升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及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着手,以求全面提升护理教学质量,构建全方位的德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