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浇筑混凝土铁路桥梁施工技术的研究

2020-12-08 02:05:52周强
魅力中国 2020年36期

周强

(中铁三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前言

在现代铁路桥梁中,现浇混凝土桥梁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其施工技术能否保证高质量、高效率、高安全的施工,主要取决于其自身所具有的优势。本论文以现浇混凝土铁路桥梁施工技术为重点,简述了如何选择原材料、技术要点,分析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从而提出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现浇混凝土铁路桥梁施工技术方案,以保证施工质量。

一、铁路桥梁现浇施工混凝土的选择与浇筑

(一)混凝土原料选用

必须按照现浇注混凝土铁路桥梁设计的具体要求以及施工基本原则选择合适的原材料。首先,必须选择良好性能的水泥,混凝土材料必须选择强度较高的水泥,并且经过技术检验,另外,必须对水泥水化热和效率和峰值进行有效控制,进而实现控制应力和裂缝的目的;其次,必须对骨料的技术性能进行有效控制,对骨料的强度、粒径、风化程度、理化性能进行控制并经过技术检验,结合现浇注混凝土梁的实际建设需求进行选择;最后,必须正确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添加剂,结合现浇注混凝土梁施工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添加剂,保证其优质高效的性能,科学控制水灰比、混凝土强度、混凝土温度等重要参数和目标,重视现浇注混凝土梁施工的用水必须是清洁度高且合适的水源,搅拌混凝土之前对水的硬度进行检查,保证高强度的混凝土结构。

(二)混凝土浇筑的技术要点

施工过程中,现浇注混凝土桥梁必须经过浇注环节,这一环节对于能否实现高质量现浇注混凝土桥梁有重要作用,有利于现浇注混凝土梁强度的提高,因此必须通过有效地加强混凝土浇注环节,控制现浇注混凝土的高度,从而降低现浇注混凝土梁的成本。应根据现浇混凝土梁的设计划分出不同的层数、层流和区域进行浇注,以防止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现浇混凝土管口过高,应增加一串桶,以严格控制现浇混凝土中的温度,避免混凝土结构出现空洞,以免积水造成气泡、裂缝和空洞。浇注前及浇注过程中,必须保护好模板及支架,防止发生位移、变形,从而对现浇混凝土结构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保证其外形美观,从而达到现浇混凝土桥梁的实用功能。

二、建筑混凝土在施工中的常见影响因素

(一)外界因素对混凝土的影响

受空气的影响,现浇混凝土结构体基本上暴露在空气中,则外界环境会对其产生干扰,经风吹日晒后,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温度非线性变化的现象。由于应力分布不均,会影响梁体的形状,从而形成附加应力和位移。设计中一般都会充分考虑到温度应力这一因素,这主要是由于温度应力的大小与活载载荷的大小基本一致所致,而梁在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也会产生裂缝,这也是导致梁开裂的原因。

(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的温度变化

搅拌混凝土时,会产生水化热,这里的温度差较大。最初浇筑时,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振捣混凝土,就会造成混凝土不能均匀分布的情况,混凝土局部粘稠、局部稀薄,不同的混凝土及其易性其状态也有所不同。如果在浇注的过程中,控制不了流速,在不同的温度下,混凝土表面会产生流浆和气泡。此外,由于混凝土内部受水化热的影响,温度比外部高,因此在后期养护时,梁面易发生变形。而且梁体受到破坏也正是因为这里所说的温度变化所致。

三、现浇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一)保证模板的正常使用

许多学者都很关注混凝土水化热过高的问题,认为这一问题不利于模板的有效应用,也不利于模板的外部施工。当温度不稳定时,易引起混凝土膨胀和收缩,从而使模板发生变形。因此,必须实时有效地监控水泥和砂石的配比,在水泥拌合过程中,要科学地计算混凝土的发热量,尽量减少因温度因素引起的变形,在浇筑过程中,要达到内外温度的平衡,如果外部温度不够高,则要适当降低配比中的含水率。

(二)预应力混凝土监控

在尚未浇注的结构内埋设应力应变片,在应变分析仪中,可以准确地读出预埋件的编号、温度和应变大小。铁路桥梁中的梁体强度实现,在一定时间内,测得混凝土内部温度,一旦超出合理范围,就必须进行相应的处理。将悬臂式浇注方法应用于桥梁工程,则需要对浇注前预埋式应变体形成的应变和温度进行测量和确定,在每一块混凝土浇注完后,对以上两个数值进行对比测定,并用计算机比较温度下的应力。采用该方法监测主梁的温度,采用埋设的应变片,可以有效地控制和监测温度应力。

结语

总之,目前我国铁路桥梁建设与施工中普遍采用的现浇混凝土技术,其优点表现在技巧性强,技术含量高,技术性集中。为了更好地实现其核心地位,发挥中心指导作用,应重视此项施工技术的先导作用,对现浇混凝土梁的施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以确保有效地控制和正确协调现浇混凝土梁的施工,在技术规范体系下积极施工现浇混凝土梁,在铁路桥梁施工中应用此项技术,确保良好的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