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敏
(辽宁职业学院 辽宁铁岭 112099)
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是“铸魂”的主阵地。新时代对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首要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和迫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国际环境的日益复杂化,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提升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对于学生成长、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必要通过一系列手段途径提升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教学理念因素。高职院校因为客观的建校时间短,在思政课方面的教学经验存在不足,教学理念相对滞后。同时思政课师资力量存在一定的不足,有一些思政课教师的责任感不强,上课存在应付的现象,影响了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而且很多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人手不足,教育部要求的师生比是1:350。然而实际教学中,师生比不能完全符合标准,教师的工作量非常大,也就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学生观念因素。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并不是很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欠缺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其中有很多学生选择高职院校是为了一纸文凭,但是却又想学学不会,虽然学习积极性很高,但是学习能力欠缺,导致学习思政课教学实效性较低。另外,高职院校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学校,高职院校的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将会重点关注职业技能和操作能力,对于一些选修课和思政课都是抱着随便听听或者不听的态度。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教学。造成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偏低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最根本的是思政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相符。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又具有技能强而理论弱的特点,所以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形成专题式的教学模式。这样就要求教师摒弃之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进行整理,让教学内容更加适应学生,吸引学生,贴近学生。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可以形成若干专题进行教学,例如如何适应大学生活,理想信念,有关忧患意识和爱国意识的专题等等,通过若干专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学生心理和接受能力,抓住热点和学生的兴趣点进行解析疑难问题,进而完成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提升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1]。
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亲和力。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亲和力,对于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有重要的作用。要想提升教师的亲和力,就要注意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思政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的契合程度。针对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惑,迷茫,误区等,能否通过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获得解答。教师是否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承受能力,设身处地的分析学生面临的问题设置教学内容。具有亲和力的教师的魅力在于既能表明教学态度,争取引导学生学习,又不会太过尖锐和严厉。
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并正确引导学生。任何一种教学都要和当下的实际情况向结合,尤其是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尤其是属于互联网时代的思政课教师,一定要实时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利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等,不断地创新教学,加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例如思政课教师要实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及时学会各类课件制作软件的应用;将互联网引入到思政课教学中,充分利用校园网平台,建立思政课网络课堂,自动过滤屏蔽不良信息,借助网络信息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和判断;例如在传统课堂上,应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原则、立场、方法,针对多种思想进行批判分析,找出精华和糟粕,正确提升学生的信息分辨能力和自我反省的能力[2]。
采用多种教学活动任务。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活动,创设多种情景任务,让学生全身性的投入到思政课的学习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双手,口,大脑,通过完成一系列的任务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完成思政课的教学。任务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综合的,单一的任务如让学生以书面形式说明自己的人生目标,综合性的任务指的是通过参加演讲比赛,社会实践,学生社团等来完成点评。思政课的有关教学活动可以是参观一些教育基地,如革命烈士纪念馆,通过缅怀革命烈士,回忆历史提升思政课的教学;如通过参观校企合作单位,或者和合作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分享经验,让学生产生一定的生活感悟,让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提升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高职院校不只是为国家培养专业技术性人才,还要为国家培育高素质的德才兼备的专业技术人员,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思政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思政课的重要性,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升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不断地研究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地提升教学实效性。